吴石被捕仅一周,他16岁女儿带着弟弟流落街头,过得十分艰难,只有一人忍不住施出援手帮助,此人是何身份? 在《沉默的荣耀》中,吴石于危险来临之前就已经有了预感,曾经准备将家人安排送走。但可惜,谷正文和毛人凤等人盯的太急,吴石还未准备好就被特务抓进了监狱。 后来吴石壮烈牺牲,成为永垂不朽的英雄,但是剧中并没有详细交代他家人的下落。那在吴石去世后,他的家人又去了哪里?他们是否度过了那艰难的岁月? 时间回到1950年,当时吴石刚被抓捕。面对国民党特务,吴石显得云淡风轻,他并不害怕这些人,甚至还拿参谋次长的威严来震慑他们。 后来眼看情况不对,他又在招供的过程中不断与敌人做斗争。例如他讲述自己的事情时,除非对方把一切证据都提了出来,不然绝对不承认。 还有牵涉到第三者的时候,他也总是转移话题,以至于让国民党感慨: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情。很快,敌人就没耐心了,开始对他用刑。 根据与他同处一室的狱友刘建修的回忆,那天吴石被特务丢进来,被虐待的很厉害,身上到处都是伤,腿也肿得很大。他整个人躺在地板上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两个小时才慢慢坐起来。 之后,吴石就常被叫出去进行折磨,刘建修曾说:那些特务没有人性,不是人,简直是禽兽、魔鬼。就这样,吴石在保密局监狱里度过了三个月零十一天的痛苦时光,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折磨,可他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 到最后,他已经意识到死期将至,便开始写遗书。遗书的内容有2000多字前半部分是回忆自己的生平,感慨自己“今日竟陷此悲境,不能自保其身,亦可痛也。” 后半段则回忆自己的家人。对妻子王碧奎,他说自己壮年气盛,常“辞色俱厉”,但妻子总对他忍让有加,所以他感慨今日有负于她。 对自己的儿女,他流露出强烈的情感,称“至为伤心”和“思之不禁泪涔涔下矣”。但最后他还是写道:夫复何言!夫复何言! 果然,没过多久,吴石被蒋介石处于死刑,心肠歹毒的毛人凤居然还要求对他进行点射,导致吴石在行刑时还受了不少折磨,可谓是十分惨烈。 不过吴石牺牲了,成为让海峡两岸都敬佩的大英雄,可是他的家人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资料记载来看,当初吴石前往台湾的时候带走了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吴学成和吴建成两个孩子,但也留下了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在大陆。 因此在他去世后,长子和长女未能和他见上最后一面,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而在他身边的幼子幼女以及妻子,则面临着巨大的麻烦。 本来吴石在国民党高层很有人缘,行政院长陈诚是他的同学,参谋总长周至柔也是他的好友。就算他被判处死刑,他的家人也应该得到好友的照顾。 可是因为吴石案太大了,蒋介石震怒,各方都有顾忌。如此一来,吴石的家人后来可就难了——他的妻子王碧奎遭牵连入狱,吴石夫妇被捕一周后,他的儿女也被赶出出租屋,被迫在台湾街头流浪。 只有吴石的部下、同族侄孙吴萌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出面,不惧牵连的收留了这对无依无靠的姐弟,还带着吴石的儿女到军法局申请领取遗骨。 不过吴石的骨灰始终无家可归,被迫安放在台北郊外的寺庙中,而这一放也是30多年。 后来得到旧部帮助,王碧奎离开牢狱,不过生活过得很清苦。为了维持生活,年长的16岁姐姐吴学成被迫辍学做工以补贴家用,供弟弟读书。 至于弟弟吴建成,年幼的时候得到姐姐的照顾,虽然过得极苦,但也积极上进,后来学业有成,留学至美国,后来王碧奎也随身带着丈夫的亲笔遗书赴美定居,自此算是成功走出困境。 而与之相对应的,吴石在大陆的家人则处境要舒畅的多。 虽然吴韶成和吴兰成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且因为保密的缘故,被人质疑是旧国民党军官的后人,但他们俩很早就秘密得到组织的关注。 在组织的照顾下,他们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还都成为优秀的党员。在动乱年代,吴韶成曾遭遇过一些麻烦,但在周总理和叶剑英的过问下,组织很快解决了他的困难。 到1973年后,组织公开追授吴石为烈士,河南省革命委员会还向吴石的家人颁发了光荣纪念证。一海相隔,却是两种处境,不得不让人唏嘘。 万幸1982年吴韶成、吴兰成赴美探亲,吴家的四个子女和母亲在美国团聚。 自那以后,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不仅在1990年一起接回了吴石的骨灰,而且还成为英雄的家属,在大陆颇受尊重,就连中央也是多次对他们进行关照。 如1991年,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还特意在京郊燕山饭店亲自接见了吴韶成和吴兰成,向他们转达了周总理的嘱咐:你父亲为了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献出了生命,做过很大贡献。 1994年,在国家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特意在北京香山公墓修建了“吴石将军、王碧奎女士墓”,同时国家安全部还举行了内部小型而隆重的悼念仪式。 无疑,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国家始终没有忘记他的贡献。
吴石被捕仅一周,他16岁女儿带着弟弟流落街头,过得十分艰难,只有一人忍不住施出援
夏目君
2025-10-21 12:07:2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