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让美国人崩溃的就是,中国这边已经开始收费了。 一条船甚至都收上百万有的甚至

未央秘史 2025-10-21 10:46:21

现在最让美国人崩溃的就是,中国这边已经开始收费了。 一条船甚至都收上百万有的甚至收到了上千万! 可是美国这边呢。 政府都没有开门办事的工作人员全都无薪休假去了。 10月14日中国针对涉美船舶的特别港务费政策正式生效,而此时的美国政府还陷在停摆的混乱里,连个像样的应对方案都拿不出来。 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4月份特朗普政府宣布要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服务费后,中方就开始酝酿对等反制,10月10日发布实施办法,4天后就落地执行,这种雷厉风行的效率和美国的拖沓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次收费的规则设计得相当精准,不再局限于船只的国籍或建造地,而是直指所有权,只要船舶被美国公司拥有、运营,或者美国资本参股比例不低于25%,都得按标准缴费。 收费标准还采用了阶梯式递增模式,2025年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到2028年就会涨到1120元,这种“温水煮蛙”式的设计既给了市场缓冲期,又持续释放着威慑力。 更巧妙的是,政策还留了豁免条款,中国制造的船舶或者空载来中国船厂修理的船可以免缴费用,这一下就减少了四分之一的受影响船舶,还顺带扶持了自家的造船和修船业,可谓一举两得。 政策生效当天就有了实际案例,美国美森航运旗下的“Manukai”号货轮刚好在宁波港卸货,被迫缴纳了近50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这艘船13号就已经靠港,偏偏14号卸货时赶上政策生效,早一天就能躲过这笔开支,船方得知消息时已经行至日本那霸附近,根本无法更改航程,只能硬着头皮买单。 有承受不住的企业选择了逃避,美国诺唯真邮轮旗下的“RIVIERA”号原计划停靠上海港,算算要缴1167万元的费用,远远超过了其单航次200万至300万元的净利润,最终只能取消挂靠改道韩国釜山,这一决定引发了超800起乘客投诉,品牌声誉受到不小的冲击。 马士基和赫伯罗特也第一时间调整了航线,把旗下两艘悬挂美国旗的船只从中国港口的挂靠名单里划掉,转头去了韩国的港口卸货转运。 而选择留下的企业就得真金白银地出血,美森航运公开表态会遵守新规定且不转嫁费用,但旗下船舶在上海港一次就交了1209万元,长期下来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反观美国这边,可真是乱成了一锅粥,从10月1日开始,因为国会两党在医保福利支出等问题上谈不拢,临时拨款法案没能通过,联邦政府陷入了近七年来的首次停摆。 超过75万联邦雇员转入停薪休假模式,商务部、教育部等部门八成以上员工放假,负责制定港务费制裁细则的相关机构自然也没能幸免。 特朗普当初拍着胸脯发起港务费制裁,本想打压中国造船业,还声称“规则生效后一夜就让中国订单消失”,可如今中方的反制都收了上亿元,美国连具体的收费细则都还没影子。 而这次停摆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关虽然没关门,但大量技术人员休假导致文件处理和货物检查延误,易腐货物和药品进口面临风险,新的进出口许可审批更是直接停滞。 更要命的是,关键经济数据的发布也被迫延期,劳工统计局没能按计划公布月度就业数据,后续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等通胀数据也会受影响,这让企业和投资者都陷入了信息盲区,连市场趋势都没法判断。 美国的造船业本就底气不足,全球商业船舶订单大多集中在中国,美国在造船产能、成本控制和交付速度上都毫无竞争力,其本土造船业在全球的订单量不足1%,而中国占比超过46%。 特朗普的制裁政策本想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反而让美国航运企业陷入两难,要么缴纳高额费用继续进入中国市场,要么放弃这个14亿人口的大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更讽刺的是,美国不少船厂还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所谓的“产业保护”不过是自欺欺人,这场港务费博弈背后,其实是中美两国治理能力和执行效率的较量。 中国这边实现了海关、海事、港口的全面联网,船舶到港1分钟内就能生成缴费账单,不交钱就锁定岸桥,流程清晰且执行到位,上海、广州港口首日就合规收取超10亿元。 而美国连最基本的政府正常运转都保障不了,两党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无休止地争斗,把国家治理当成了博弈的筹码,最终坑害的是本国企业和消费者。 美国NationalTree公司60%货物来自中国,9月进口量同比暴跌70%,售价已经上调10%,叠加港口费后价格还得继续上涨,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民众。 特朗普当初发起制裁时恐怕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本想给中国制造麻烦,没想到反而让美国企业陷入被动,自己的政府还掉了链子,连反击的细则都出不来。 都说商场如战场,连“抢钱”的效率都差这么多,还谈什么全球竞争,难怪有人调侃特朗普“吃屎都赶不上热的”,这波操作确实把美国的体制缺陷和执行无力暴露得一览无余。 未来随着中国收费标准的逐步提高,美国航运企业的压力还会继续增大,而如果美国政府的停摆持续下去,他们恐怕连调整应对的机会都没有。

0 阅读:233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