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浩然在为毛主席守灵的时候,在日记中写道:“待到灵床近处,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无声淌泪,或小声抽泣,有的放声哭嚎。有的人悲痛欲绝,被左右挽住搀住,有人不顾一切地扑向灵床,被强有力地拉住,则昏倒在地…… 浩然本名梁金广,1932年3月出生在河北唐山赵各庄煤矿的一个穷苦工人家庭。父亲在煤矿干活,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10岁那年父亲去世,12岁母亲也走了,他成了孤儿。14岁他投身革命,参加村区工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基层团干部。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他全靠自学攒知识。1946年他在农村基层干活,管村务和组织活动。1949年他开始给河北青年报写通讯,记录农村生产变化和农民日子。1954年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写报道。 1956年浩然在北京文艺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喜鹊登枝,正式进入文学圈。那时候他住在北京郊区,常去农村看农民干活。1962年他写出艳阳天,讲京郊农业合作社的组建,写农民讨论合作和分地的事。小说分成章节,展示合作社从起步到运转的步骤。1964年浩然成了北京市文联的专业作家,专职写东西。他每天早起动笔,改稿子。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是他主要作品,里面塑造萧长春和高大泉这些人物,写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讲生产队开会和分工的事,体现社会主义信念。 郭凤莲1947年出生在山西昔阳县大寨村,3岁母亲去世,由外婆拉扯大。她从小在村里干活,捡柴放羊。青少年时加入铁姑娘队,修梯田挖水渠。郭凤莲当上大寨党支部书记,推动农业生产,组织村民平整土地和建水利。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浩然作为治丧委员会成员参加守灵。从9月11日到18日,他在人民大会堂灵堂值班。浩然身穿黑衣,站在队列里。来自各地群众排队进灵堂,队伍拉得长长。 待到灵床近处,群众情绪激动,有人低头无声淌泪,泪水顺脸流下。其他人小声抽泣,肩膀抖动。有的放声哭嚎,声音在厅里回荡。有的人悲痛欲绝,身体摇晃,被左右两人挽住搀扶。还有人不顾一切扑向灵床,伸出手臂,被卫兵拉住,随即昏倒在地,众人抬出去。 郭凤莲作为代表进灵堂,她哭到声音嘶哑,喉咙发出沙哑叫喊,试图接近灵床,被拦住后由两人扶出。浩然轮班站岗,每次守灵1个多小时,结束后去休息区喝茶等下轮。他多次请求延长站岗时间,站得更久。在休息时浩然写悼文不落的红日,用笔记录现场,投给人民日报和人民文学。 9月18日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开,浩然站在城楼上,看到广场上百万群众聚集。群众手持白花,低头站立。大会开始,领导读悼词,广场回荡播音声。结束后,浩然随队离开城楼。 浩然在1976年后继续写农村题材作品。他每天在书房写,改农村变化的手稿。改革开放时期浩然调整方向,走访乡村收集素材。1987年他完成苍生,写田成业一家在新时代的变化,调整种植和用新农具,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还改编成电视剧,剧组在乡村拍。 浩然后来写乐土、活泉、圆梦,关注农村发展,村民建厂改善居住。他塑造乡土人物,通过对话展现劳作。浩然作品改编成电影和连环画,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行国外。浩然当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和东方少年主编,组织会议审稿。 郭凤莲从灵堂回大寨,继续当党支部书记。她组织村民开会,讨论生产计划。1980年郭凤莲调到晋中果树研究所当副所长,研究果树栽培,后来在昔阳县公路段干,管道路维修。1991年她回大寨当党总支书记,带村民二次创业。从农业转农工商结合,她召集会议决定办企业。 郭凤莲推动建水泥厂、制衣公司和酒业公司,村民分工操作机器包装产品。到2010年代大寨人均收入达1.7万元,村民住新房,生活现代化,装自来水和电力。郭凤莲2013年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浩然2008年2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76岁。
1976年,浩然在为毛主席守灵的时候,在日记中写道:“待到灵床近处,几乎所有的人
混沌于浮云
2025-10-20 21:53: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