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这句话不是随口抱怨,而是俄乌战争打了这么久,乌克兰前线最真实的写照。从2022年开战到现在,乌军的人员消耗早就超出了承受范围。 开战前,乌军最精锐的25万现役部队,都是受过北约训练、握着好装备的老兵,可现在这些人大多打没了。 像马里乌波尔的第36海军陆战旅、顿巴斯的第93机械化旅,番号还在,里面的老兵却换了三四茬,剩下的全是刚拉来的新兵,战斗力根本没法比。 为了填战线,乌克兰的征兵范围一扩再扩。一开始还只动员27岁到40岁的男性,后来不行了,年龄下限降到25岁,上限直接拉到60岁。 街上甚至出现了“动员队”,挨家挨户拍门登记,就怕漏了一个能扛枪的。好不容易凑出88万人,可这些人大多没经过系统训练,根本顶不上用。 就像那位女兵说的,她守的哈尔科夫阵地,12个火力点本来要36人轮班,现在就15个人撑着,其中5个还是从基辅工厂拉来的工人,连步枪保险栓都分不清,大冬天在战壕里冻得直抖,还得盯着俄军的无人机,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守住阵地?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能当兵的人已经快见底了。国家统计局去年底的数据显示,18到45岁的男性,战前有620万,现在只剩不到380万,这里面还得刨去生病的、从事医生工程师这类关键职业不能去的。 之前基辅想让IT行业的人去当兵,结果全行业联名反对——现在乌克兰就靠IT赚外汇,人都去打仗了,不仅钱没了,连给乌军开发无人机控制软件的人都没了,真是要兵就没经济,要经济就没兵,两头为难。 人口外流更是让兵源雪上加霜。2021年乌克兰还有4429万常住人口,到2023年就只剩3773万,两年蒸发了近700万人,而且跑掉的大多是能干活能打仗的年轻人。 世行数据显示,同期男性人口直接少了310万,就算里面有老人孩子,能上战场的青壮年也被削去了大半。 联合国甚至悲观预测,到2025年乌克兰人口可能只剩3400万,三年掉了900万,这速度比前线的伤亡数字还让人揪心。 人不够,连装备都成了摆设。北约给的“弹簧刀”无人机多厉害,可没人会用啊!女兵所在的部队领了一批,结果熟练操作手不够,三分之一给了只练了3天的新兵。 这些新兵要么把无人机飞没电了都没找到目标,要么直接撞树上,真正能打到俄军的连一半都没有。不是没好装备,是没人会用,再好的东西也发挥不了作用。 现在的乌军,士气也低落到了极点。2024年前10个月,乌克兰检察官对逃兵提起了6万起诉讼,是2022和2023年总和的两倍。 第123旅的数百名步兵干脆放弃阵地回家,公开抗议说只给自动步枪,承诺的坦克连零头都没见到,这仗根本没法打。 还有人冒着生命危险越境逃跑,淹死在河里、冻死在山里的都有,毕竟对他们来说,“动员是单程票,结束服役只剩死亡或残疾”,谁也不想白白送命。 那位女兵在采访最后说,她每天醒过来,先看身边战友还在不在,要是哪天早上身边没人了,她这仗也就打完了。这话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满满的绝望。 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早就不只是前线缺人那么简单了,整个国家的人口、社会、经济都被拖垮了。新生儿数量比战前少了一半多,医院产房都空了,未来能当兵、能建设国家的人都没了踪影。 战争最残酷的就是消耗人命,无人机没了能再要,炮弹没了能再买,可人没了,就真的啥都没了。希望这场仗能早点结束,别再让更多乌克兰家庭失去亲人,别让这个国家真的“没人了”。
乌克兰惨了,看样子,俄罗斯终于明白过来了,怎么打野战攻坚!红军城方向,俄军出动I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