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激烈冲突仍在继续。” 这场看似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实则是中美欧地缘政治角力的缩影,荷兰政府用冷战时期的旧法案干着破坏市场规则的勾当,中方则用法律与供应链实力强硬回击,双方的每一步动作都在撕裂全球化的产业格局。 安世半导体本是桩双赢的生意。 中国闻泰科技2020年全额收购这家荷兰企业后,把运营中心扎在了中国,70%的产品在东莞封装测试,近五年给荷兰缴了1.3亿欧元所得税,研发投入从1.12亿欧元飙到2.84亿欧元,专利申请量翻了十倍。 可荷兰经济事务部9月底突然动用1952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以“安全风险”为由冻结其全球资产,还罢了中方CEO的职。 要知道这法案自出台后就没用过,这次突然“复活”,都看得出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荷兰法院文件揭开了真相:美国早在今年6月就逼着荷兰换中方高管,理由是闻泰科技在“实体清单”上,按9月刚出台的“穿透规则”,中方掌权就得连安世一起制裁。 荷兰怕丢工作、怕断汽车供应链,就甘愿当枪使,搞起了商业“政变”。 这种操作堪称荒诞:一边拿“国家安全”当幌子,一边暴露自己被美国拿捏的软肋,既想保住安世的技术,又想要中国市场的收益,哪有这么好的事? 中方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硬,安世中国直接发全员信划清界限:员工工资由中国公司发,有权拒绝荷兰总部的指令,这相当于在运营上建了道“防火墙”。 闻泰科技更早就备好了后手,上海临港的鼎泰匠芯晶圆厂已经投产,3万片/月的产能正盯着欧洲的制造缺口。 商务部紧跟着出台出口管制,卡住东莞工厂的出货,这下轮到欧洲车企慌了——安世芯片占全球车规级市场的大块份额,库存只够撑几周,新供应商认证得等好几个月。 荷兰这步棋纯属自掘坟墓。 它以为接管企业能讨好美国、保住技术,却忘了安世48%的营收来自中国,70%的产能在中国。 现在东莞工厂仓库堆得放不下,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警告要损失200亿欧元,荷兰本土的税收和就业反倒成了未知数。 更糟的是,它开了个恶劣先例:今天能以“安全”为由抢中资企业,明天其他国家就能用同样理由对付欧洲企业。 这场冲突戳破了西方的虚伪面具:他们喊着“市场自由”,却在强权面前随意撕毁商业契约,说着“技术主权”,却靠政治干预抢夺企业控制权。 安世的遭遇警示所有跨国企业,地缘政治已成为供应链上的“不定时炸弹”。 而荷兰玩火的代价,终将是在中美欧的角力中失去自己的立场与利益,在全球化的棋盘上,小国的生存之道从不是依附强权,而是守护规则。
“中国与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激烈冲突仍在继续。” 这场看似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实
豆莱说说
2025-10-20 10:41:10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