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一名男子在家养了一条鱼,偶然间男子发现自家的鱼总是自己爬到地面上

牧童的娱论 2025-10-19 19:47:48

“解释不清了!”一名男子在家养了一条鱼,偶然间男子发现自家的鱼总是自己爬到地面上玩耍,玩够了它又会自己爬到水里去,一开始男子以为小鱼是不小心跳到地面上的,但经过几次观察发现小鱼其实是故意爬出水里去地面上玩的。 近日,广东中山一名男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与热议。 视频中,一条看似普通的小鱼竟然能够“自己爬出鱼缸”,在地面上“散步玩耍”一阵后,又慢悠悠地“爬”回鱼缸里,动作熟练得仿佛早已驾轻就熟。 男子惊讶之余将这一幕拍下上传,没想到短短几小时内播放量便突破百万次。 网友们纷纷留言:“这鱼怕不是修炼成精了吧?”、“难道是缺氧跑出来透气的?”、“鱼都开始会玩自驾游了!” 据男子黄先生介绍,这条鱼他养了大约半年,是朋友送的,当时朋友只说“挺耐养”,并未告知是什么品种。 起初,鱼一直乖乖待在鱼缸里,偶尔游得活泼一点,但大多数时间都挺安静。 直到上周末,黄先生正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听见“啪嗒”一声,他起初以为是手机掉地上,转头一看,却发现地上有一条在蠕动的小鱼。 “我赶紧把它捡起来放回水里,心想八成是跳出来了。”黄先生回忆说,“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又听见那种声音。我这次躲在一边,仔细观察它。” 他惊讶地看到,小鱼先是在水里游到靠近鱼缸壁的地方,停顿了一下,身体微微倾斜,然后猛地一跃,精准地跃出鱼缸,落到旁边的桌面上。 落地后,它没有像普通鱼那样慌乱扑腾,而是慢慢扭动身体,甚至用腹鳍支撑着,缓慢地“挪动”,仿佛在“探索世界”。几分钟后,它又自己顺着鱼缸边缘“滑”回了水里。 “我看得目瞪口呆,这哪是鱼啊,这简直是两栖动物!”黄先生忍俊不禁地说。 为确认小鱼的行为是否偶然,黄先生连续几天进行了观察,还特意架了个摄像头对准鱼缸。 结果录像显示,这条鱼几乎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段“外出活动”一会儿,大多数发生在午后阳光洒进窗台的时候。 视频中,小鱼像有计划似的,游到缸边停顿几秒,然后猛地跃出,落到桌面上。它会在湿润的地面上扭动、摆尾,甚至能转弯绕过小障碍物,动作虽笨拙但十分有趣。 十几分钟后,它又缓缓“返回”鱼缸,重新钻入水中,好像完成了一场短暂的冒险。 “我一开始担心它会窒息,就在它爬出来后立刻放回去,但它似乎一点都不害怕,还‘啪嗒’两下表示抗议。”黄先生笑着说,“我索性就在鱼缸外铺了点湿毛巾,让它玩够再自己回去。” 视频上传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讨论,不少人表示第一次见到这种“行为自由”的鱼。 有网友调侃:“这鱼怕是得了假期综合症,天天要出去放风。” 也有人留言:“太神奇了,难道它真会呼吸空气?会不会是弹涂鱼?” 还有网友认真分析:“从动作看,像是攀鲈或者爬岩鳅,它们确实能离开水短时间存活,用皮肤和鳃膜呼吸。” 更有趣的是,不少网友打趣说:“赶紧起个名字,叫‘溜溜鱼’吧。”“它玩累了会不会自己回家充电?”、“养鱼界的自由灵魂出现了!” 随后,记者联系到当地水族店的工作人员,对方在看过视频后推测,这条鱼极有可能是“攀鲈”或“弹涂鱼” 一类的物种。这些鱼类在生态上属于“半陆生鱼类”,具有短时间离水存活的能力,能利用鳃部或皮肤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工作人员解释道:“攀鲈科鱼类原产于东南亚一带,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甚至能在潮间带、田埂上爬行。它们肌肉强健,鳍也能起支撑作用,所以短时间离水并不会缺氧。” 也有水产专家提醒,虽然这种鱼有离水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喜欢长时间在地上玩。 “那可能只是它的本能探索行为或者温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如果地面干燥或者温度高,反而容易造成皮肤脱水,影响健康。”

0 阅读:66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