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什么专业,是不是就只能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呢?这不一定。 如果说大学专业不对口,是不是你的大学四年就白读了呢?也不是。如果说你学的专业没有对口的好工作,那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可能过去大家都认为,大学学什么专业,就要从事相对应的职业。比如说学法学,那你就要当律师;学师范,你就要当老师;学医学,你就要当医生,对吧? 这个在20年之前是非常常见的。因为那个时候社会主要靠农业和工业发展,行业分工相对固定,专业设置也是紧贴岗位需求的,再加上大学生的数量少,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对口的工作。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那些对口性强、就业质量高的专业,反而变得非常内卷了。比如说学师范的,好多人考编考不上,最后怎么办呢?最后就没当成老师。学计算机、电子信息的,也有不少人找不到对口的技术岗。一方面是因为学这些专业的人实在太多了,好的就业机会也就那么多,所以竞争自然就特别激烈。 另外一方面,这些专业本身难度就大,像计算机的编程、电子信息的电路原理,很多人就算努力了,也未必能学得懂。这就跟高中的时候,有的人再努力也考不到600多分是一样的道理,不全是努力的问题,其实还真的涉及到智商适配度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对吧? 更关键的是,大部分人选专业的时候,都是凭着一点简单的了解就随便决定了,不知道这个专业以后适不适合自己,也不管学起来会不会很难。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调剂的,真的很少有人在真正了解专业之后再做选择。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过早认定孩子将来一定能做对口的工作,其实就是对孩子不太负责任。因为现在社会上很多好工作,甚至是不需要严格的专业对口的。你要是早早把自己框在这个专业里,真的会错过很多机会。所以说,无论学了什么专业,一定要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 你要知道,大学不是技校,不能只盯着学一门技能。像医学、法学这种需要职业资格认证的特殊专业,你在大学里边学到的专业知识,甚至可能不如在企业里边实习几个月学到的多。所以大学里边真正的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同学开阔视野。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社团了解不同人的想法,通过选修课接触专业以外的领域,要提升认知,明白社会是怎么运转的,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学会理解社会,与人相处,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完整人格、会独立思考、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人。当你真正明白大学要学什么,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是流水线上的同质化产品了,而是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拿到不同行业的职业机会,不再为专业所束缚,甚至不用为了学历过度内卷。我认为,这才是我们读大学的本质。 专业排行 专业排行 十大最好专业
你觉得大学最垃圾的专业是什么?
【80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