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溘然长逝,享年103岁。 1951年,这张在美国拍的全家福里,先生抱着儿子,妻子站在一旁,三人笑容满面。当时大儿子才一岁多,妻子气质优雅,温暖又温馨,终成永恒的回忆。 先生一生成就非凡,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更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那张泛黄的全家福定格了1951年的温暖瞬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张照片背后藏着一位游子半生的漂泊。杨振宁先生怀抱中的稚子,身旁优雅的夫人,构筑了他海外奋斗岁月中难得的温情港湾。在异国他乡的实验室里,他带着对故土的牵挂攀登科学高峰。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打破了当时物理学界的固有认知。这份荣耀不仅属于个人,更让全世界看到了华人的科学智慧。 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学界公认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其重要性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 尽管身在海外,杨振宁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97年,75岁的他应邀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立志打造“中国版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捐献资金、延揽人才,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倾注心血。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杨振宁一生恪守的治学格言。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物理学家潘建伟坦言:“杨先生的成就让我们后来的科学家相信,中国人也有很聪明的脑袋,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2003年,杨振宁从纽约搬回北京,将住所取名为“归根居”。他曾赋诗以“东篱归根翁”自勉,完成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世界舞台、最终回归故土的人生循环。 这位跨越两个世纪的科学巨匠,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心怀家国”。他的科学成就照亮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他的归根之旅则温暖了无数海外学子的赤子之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不羡慕杨振宁是物理天才也不羡慕他娶了小54岁的翁帆最让我羡慕一点,他居
【119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