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

不负赋墨尘 2025-10-19 16:47:38

“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把美国人整破防,他表示但挖出来的稀土,全都得送到中国加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美国首富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说了一句话,让美国网友瞬间炸了锅。他先是说:“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这句话听起来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好像美国长期困扰的稀土问题有救了。   可紧接着,他补了一句:“但挖出来的稀土,全都得送到中国加工。”这一下,美国人心里凉了半截,也让人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美国手里有矿,但没有真正的把矿变成高端产品的能力。   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矿石。它包含17种金属元素,每种元素用途都不同,分离难度极高。要把这些混合物分离出来,需要精密的化学工艺和高纯度的加工技术。   说白了,美国缺的不是矿,而是让矿变成可用高科技材料的能力。你挖得再多矿石,不经过加工,也只能当石头看。   回顾历史,美国曾经是稀土领域的霸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加州芒廷帕斯矿的产量一度占到全球80%,那时候中国的稀土开采和分离技术还非常落后,根本提取不出高纯度的镨、钕等关键元素。   美国那时候不光有矿,还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加工技术。可问题是,好景不长。   到了90年代,美国企业发现开采稀土的环境成本太高。光是处理一吨尾矿,就需要花费20万美元治理污染。而中国的稀土企业成本低、效率高,逐渐占领了国际市场。   到了2002年,美国干脆关掉芒廷帕斯矿的冶炼线,决定把矿石出口给中国加工。这一“甩包袱”的决策,看似省钱,实际上为美国后来被动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现在,美国虽然依然有丰富的稀土储量,但真正的问题在加工环节。MP材料公司重启了芒廷帕斯矿,但一年产量只有4.5万吨精矿,还不如中国一天的产量。   更重要的是,这些矿石80%必须运到中国精炼,剩下20%在美国加工,纯度根本达不到军工和高科技标准。中国的稀土氧化物可以做到六个“9”(99.9999%),美国最多只能到三个“9”,还差得远。   美国也不是没有尝试。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推出《稀土供应链安全法案》,拨款13亿美元扶持本土加工厂。美国国防部在得克萨斯州建厂,计划实现稀土自给自足。   可到2025年,这些工厂仍然无法量产。原因很简单: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而这些年中国已经把稀土分离技术当成“国宝”,关键设备不出口,美国只能用淘汰工艺,成本高、效率低、产品竞争力差。   不仅如此,美国盟友也帮不上太多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稀土矿,本来想通过自己建厂打破中国垄断,但加工过程中仍需依赖中国技术团队,日本稀土磁铁厂因成本太高早已关闭。   即便美国从非洲、缅甸甚至格陵兰找矿,矿石运输和精炼仍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换句话说,美国即便挖出再多矿,也逃不出“最终都得送中国加工”的现实。   这个局面背后,其实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决定的。中国在稀土领域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开采、分离、冶炼,到制造钕铁硼磁体和稀土合金,一条龙服务。   比如赣州稀土产业集群,几百家配套企业半小时就能配齐生产所需材料,而美国从矿山到加工厂光运输就得几个月,成本高了好几倍。   而且中国还有全球定价权,2024年对七种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国际市场上氧化镝价格立刻上涨27%,美国军工企业只能乖乖接受。   再来看稀土在实际应用上的关键性,军工方面,美国F-35战机、战斧导弹等装备,稀土磁体不可或缺。五角大楼报告显示,美国现役及在研的153种主战装备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加工。   工业领域,特斯拉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芯片也需要高性能钕铁硼磁体。换句话说,美国若缺乏加工能力,不仅军事装备受限,科技企业生产也会受阻。   为什么中国能掌握如此优势?   核心原因有三点:一是技术领先,中国科学家几十年来攻克了高纯度稀土分离难题,串级萃取技术效率高且成本低;   二是产业链完整,从矿到高性能磁体和合金形成闭环;三是资源集中,中国掌控全球大部分稀土加工产能,国际市场对中国高度依赖。   美国缺的不是矿,而是把矿变成宝贝的能力。这一点从马斯克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星链卫星需要稀土永磁体,他的自动驾驶芯片也离不开稀土元素。   与其纠结谁来挖矿,不如承认现实:中国在稀土加工能力上已形成全球独占地位,这是几十年产业布局和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