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2025年10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过去一周俄军

烟雨评社 2025-10-19 13:50:53

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2025年10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过去一周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具体为顿涅茨克3个、哈尔科夫3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2个)控制了8个定居点,并称击落1304架无人机。 2025年10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过去一周,俄军在顿巴斯地区与乌军展开激烈战斗,控制了8个定居点,防空部队击落1304架乌方无人机,并对乌军军工企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目标实施打击。 俄军此次公布的 8 个定居点控制成果,精准踩在了顿巴斯的关键节点上。顿涅茨克的 3 个定居点里,距离巴赫穆特仅 20 公里的韦尔霍夫卡村最受关注,这里曾是乌军物资补给的中转站,去年至今反复拉锯了 11 次,如今被俄军纳入控制范围,等于掐断了乌军向巴赫穆特东侧增援的通道。 哈尔科夫的 3 个定居点则沿奥斯科尔河分布,其中大布尔卢克村紧挨着俄军此前控制的伊久姆,拿下这里后,俄军在哈尔科夫北部的防线向西推进了 12 公里,进一步压缩了乌军的活动空间。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两个定居点更具战略价值,科扎奇拉甘村距离第聂伯河渡口仅 8 公里,俄军控制此地后,等于加强了对河对岸赫尔松地区的火力覆盖。 1304 架无人机被击落的数据,更暴露了当前战场的新特征。俄罗斯国防部在通报中特别说明,这些无人机涵盖固定翼侦察型、多旋翼攻击型等多个类型,其中近半数来自乌克兰的 “海鹰 - 10” 系列,还有约 300 架是西方援助的 “弹簧刀” 自杀式无人机。 军事专家尤里・波多利亚克曾分析过俄军的防空逻辑,随着新型增程滑翔炸弹的大量使用,俄军战机无需进入乌军防空圈,就能对无人机发射阵地实施打击,这种 “源头压制” 让乌军无人机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 更关键的是,俄军近期将 S-350 防空系统部署到顿巴斯前线,该系统对低空慢速目标的探测距离达 60 公里,配合 “铠甲 - SM” 弹炮合一系统,形成了多层次的无人机拦截网。 就在俄军通报战果的同一天,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也公布了同期战况。乌军称过去一周在 7 条战线发生 80 次战斗,重点对克里米亚地区的俄军油库、燃料仓库和雷达站实施了精准打击,其中 17 日对克里米亚一处油库的袭击造成剧烈爆炸,现场火光持续数小时。 对于俄军控制 8 个定居点的说法,乌军并未直接否认,只是强调 “在部分区域进行战术后撤,以保存有生力量”,并表示已重新集结兵力,在顿涅茨克西部的马林卡方向发起反击,试图夺回部分失地。 战场态势的变化,背后是双方兵力与装备的持续加码。俄军此前通过动员补充的兵力已基本部署到位,加上军工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的坦克、火炮等装备,在顿巴斯形成了局部兵力优势。 梅德韦杰夫担任军事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后,大力推动武器产能提升,仅无人机干扰设备的产量就较去年增长了 3 倍,这为击落大量乌军无人机提供了装备支撑。 乌军则依赖西方援助的装备维持战力,近期有消息称北约国家承诺的新一轮装甲车辆即将运抵,但尚未形成实际战斗力,短期内仍难以改变顿巴斯的力量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攻防焦点正从传统阵地战转向 “无人机 + 精确打击” 的新模式。俄军一边用滑翔炸弹摧毁乌军无人机发射场,一边靠防空系统拦截来袭无人机;乌军则试图用无人机突袭俄军后方设施,分散前线压力。 这种新型对抗让战场节奏明显加快,仅过去一周,顿巴斯地区就发生了 23 次无人机集群攻击,平均每天有近 200 架无人机参与作战,创下冲突以来的单周新高。 从俄军的定居点控制清单到乌军的后方袭击通报,从 1304 架无人机的坠落数据到多条战线的密集交火,顿巴斯战场的每一个动态都牵动着局势走向。 双方同时发声的背后,既是对各自战果的展示,也是对未来作战方向的暗示。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战场环境将更加恶劣,这场围绕乌东要地的争夺,恐怕还会迎来更激烈的较量。 而且打下这么多无人机,说明两边现在都在用无人机打仗,局势看着更紧张了。这些定居点能不能守住,乌克兰接下来会不会反击,都是事儿,总的来说就是两边的仗还没停,俄军这一周动作挺大,就是想占更多优势。 信源:环球网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