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

千浅挽星星 2025-10-18 17:49:15

[微风]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1949年出生的何家庆,家住在安庆码头边上,父亲是拉板车的苦力,他能一路念到大学,全靠着学校的减免、老师同学东拼西凑的资助,还有乡亲们的帮衬。   当父亲把一辈子拉车攒下的四千块零钱交给他时,还递来一张烟盒纸,上面写着:“共产党供你读书,要对得起人民。”   这份恩情在何家庆心里成了沉甸甸的“债”,他得还,他心里有个誓言:人家给了我一捧土,我就要还人家一座山。   怎么还?何家庆选了最笨、最苦、最原始的方式——亲身走遍各地,了解中国的贫困情况。   1984年,他自费扎进大别山,在那里的225天里,他走了两万五千多里路,期间,他曾从悬崖上滑下去被猎人救下,也跟野狼和山蚂蟥打过交道。   14年后,他又揣着全部家当一个人去往西南,305天里他走了三万多公里的路程,他住过山洞,被毒蛇咬伤后整条腿肿了二十多天;还遭遇过 17 次车祸,甚至曾乘坐一辆被洪水冲走的客车,全车27人都遇难了,只有他活了下来。   除了身体上的苦,何家庆还放下了自己的尊严,他住过牛棚,吃过长了虫子的发霉饼子;钱被抢光后,身为大学教授的他,在陌生的街上乞讨了两个月。     何家庆偿还 “债务” 的关键,是靠他的知识,他把书本里的植物学知识,变成了能让山区农民赚钱的办法。   1990 年,他在绩溪县担任科技副县长时,首先办了一个 “野生植物资源展”,让当地老乡第一次知道,地里那些不起眼的野草也能卖钱。   他自掏腰包一千块引进魔芋种,手把手办了13期培训班,带着大家在31个点试种,最后,500亩魔芋大丰收,产值超过四百万。   他帮尚田乡改良蚕桑,硬是在灾年让蚕茧增产28%,给乡亲们带来了30万的增收,到了67岁,他还自费跑去潜山、岳西推广栝楼产业,他写的技术书籍,成了指导当地发展产业、实现致富的资料。   2019 年秋天,何家庆因为癌症晚期去世,此时的他,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知识也几乎全部用在了帮助山区发展上,这场持续一生的 “偿还” 也走到了终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平静地留下遗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山里的孩子,医生含着泪告诉他,眼角膜是他全身唯一还算健康的器官。   何家庆虽然去世了,但他用一生努力给各地带来的改变永远留存了下来,大别山的药材种植、绩溪县的魔芋田,还有西南山区里村民们盖起的新房子,都是他帮助过这些地方的证明,他用一辈子的时间,终于还清了少年的“债”,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座象征希望的丰碑。 主要信源:(央广网——一本日记 走近“布衣教授”何家庆;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儿女英雄传丨脚下有泥何教授 心中无我大先生)  

0 阅读:48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