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杨振宁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2000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 这场关于“千亿机器该建不该建”的争论,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一边是中科院院士王贻芳拍着桌子说不建就落后三十年,一边是诺奖得主杨振宁顶着漫天质疑声泼冷水,两方差点吵翻天,谁也不可能让谁。 王贻芳那会儿底气足得很,毕竟中科院高能所已经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玩了三十年,手上有技术有经验,觉得再往上冲一把完全没问题。他规划的蓝图里,这机器分两步走,先花400亿建个周长100公里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专门研究那个号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等2030年左右建好,中国就能成全球高能物理的中心,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都得往这儿跑。 后续再升级成质子对撞机,能量直接飙到100TeV,还能顺带搞同步辐射光源,在材料、国防这些领域派上大用场。在他看来,这是抢占科技高地的好机会,错过就真得再等几十年。 但杨振宁偏不这么看,这位老爷子也是真敢说,完全不管会不会得罪同行,硬生生把自己推到了舆论风口。他一开口就点破了钱的事儿,直言这机器压根不是几百亿能拿下的,保底得200亿美元往上走,就算拉上其他国家分摊,中国掏的钱也得是大头。 他还翻出美国的旧账,说上世纪80年代美国搞对撞机,预算从30亿涨到80亿,最后国会实在扛不住,直接砍了项目,30亿美金打了水漂,这种亏可不能再吃。 更关键的是,杨振宁算的是笔民生账。2016年的中国,人均GDP还不如巴西、墨西哥,几亿农民和农民工的生计要顾,环保、教育、医疗一堆事儿等着花钱,这时候砸上千亿去建个“大科学玩具”,实在太奢侈。 他最不认同的是“吸引国际人才”的说辞,觉得这分明是给外国人做嫁衣,机器是中国掏钱建的,核心研究说不定还是外国科学家主导,最后成果全世界共享,中国能分到的实在有限。 他甚至戳破了科研目标的不确定性:当时物理学家们盼着用对撞机找“超对称粒子”,可找了几十年连影子都没有,这玩意儿本身就是个猜想,用千亿资金去赌一个“猜想中的发现”,实在太冒失。 倒不如把钱投给基础教育,培养出自己的顶尖人才,这才是能扎根的底气,比建个机器靠谱多了。 王贻芳后来还反驳说,这钱占GDP的比例没比当年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国际能分担30%成本,每年花的钱也就几十亿。可杨振宁的顾虑始终没松口,他怕的不是建机器本身,是这笔钱挤占了其他更急需的科研和民生投入,毕竟钱就这么多,花在这儿就匀不到那儿。 这场争论到最后也没个绝对答案,但杨振宁顶着骂名也要说真话的样子,确实点醒了不少人:科学追求前沿没错,但得接地气,得看国情。千亿资金到底该投给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教育,还是赌一把未知的物理突破,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关乎资源怎么分配才最划算的大账。 现在回头看,老爷子当年的坚持,确实是把准了“钱要花在刀刃上”的脉。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杨振宁反对建超大对撞机中科院专家反驳:机遇难得》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
萧兹探秘说
2025-10-17 14:52: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