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坐河边看黄昏,不与他人论是非。 静简心安。 人每好言“生命最美的状态”,以为静好之至,莫过于“人静,物简,心安,岁月浅浅,人生慢慢,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这话听来极是悦耳,仿佛一泓清泉,流入市井喧嚣之中,使人暂得喘息。然而细究起来,却又不禁踌躇:这果真是人人可得之境么?抑或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多数人的奢望? 所谓“人静”,在今日之世界,恐怕已近于奢侈品。都市中昼夜不息的车马声,手机里永无休止的消息提示,还有心头挥之不去的种种焦虑,哪一样容得人静?即使闭户不出,躲进小楼,那外界的纷扰仍如鬼魅,从窗隙门缝中钻入。人欲求静,而世不许静,此一难也。 再说“物简”。现代人的生活,早已被无数物件所包围。衣柜里塞满不曾穿着的衣服,厨房中堆叠无用之器皿,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叫人应接不暇。物欲横流之世,商家鼓噪于外,虚荣作祟于内,欲求简朴,谈何容易?更不必说那底层劳碌之人,终日为谋生奔波,所持之物虽简,却非自愿之简,而是不得已之简。同是物简,心境迥异,岂可同日而语? 至于“心安”,更是难矣哉。房贷压在肩头,子女教育费用悬在心间,职场明争暗斗层出不穷,纵有安心之愿,何处寻安心之法?现代人的心,好比那钟摆,晃荡于得失之间,永无宁日。即使强作镇定,也不过是纸糊的城墙,一阵小风便东倒西歪了。 如此看来,那“岁月浅浅,人生慢慢”之境,竟像是古画中的山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而人总归要寻个出路,不能因难而废。于是乃有“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之说,这倒显出几分智慧。 烟火者,世俗生活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皆需经营。诗意者,精神生活也。观花赏月,吟风弄雨,乃至读一本闲书,听一曲妙乐,皆属此类。全然陷入烟火,则人生枯燥如沙漠;一味追求诗意,则不免饿死沟壑。二者参半,或可于夹缝中求一平衡。 然这平衡之术,又非人人所能掌握。有那终日劳碌者,被烟火熏得双目难开,何来闲情品读诗意?有那养尊处优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所作诗意也不过是无病呻吟。真正的半烟火半诗意,当是于奔波劳碌中偷得片刻闲适,于富贵闲适中不失人间烟火气。 如此说来,生命最美的状态,竟不是某种可企及的境界,而是永远在路上的追寻。人静不得而求片刻之静,物繁不简而择要害处简,心不能安而知暂时之安,岁月虽深而求浅处行舟,人生虽匆而效慢慢之举。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原来不是状态,而是态度;不是目的地,而是行进的方式。大概生命之美,不在于抵达某个预设的完美状态,而在于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与调和。 窗外市声依旧鼎沸,案头杂物仍然堆积,心中牵挂丝毫未减——然而就在提笔的这一刻,竟也偷得了半分静简心安。这或许便是凡人所能及的最高诗意了。
宁坐河边看黄昏,不与他人论是非。 静简心安。 人每好言“生命最美的状态”,以
乡村娱乐挪兰兰
2025-10-17 10:48:5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