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了! 10月15日,印度又对我们中国的产品出手了,这次瞄准的是中国台湾地区和沙特阿拉伯的正丁醇 估计不少人看到“正丁醇”三个字有点懵,这玩意儿听着冷门,其实是工业圈里的“隐形刚需”。 装修刷的墙面漆要靠它调黏度,医药厂做中间体离不开它,连塑料加工用的增塑剂都得用它打底,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下游几十个行业的“粮草”,价格动一动,一堆厂子的成本就得跟着抖。 这次动手的是印度商工部,导火索是本土一家叫The Andhra Petrochemicals Limited的企业喊冤,说台湾和沙特的正丁醇卖得太便宜,抢了他们的生意。 按印度发布的公告,涉案产品的海关编码是29051300,倾销调查要查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的全年数据,更狠的是损害调查,直接翻出2021年4月以来的旧账,拆成四个阶段一点点抠。可给台湾和沙特企业的举证时间,满打满算就30天,还得往指定的四个邮箱发材料,这算盘打得隔着喜马拉雅山都能听见响。 这操作老外贸人一看就门儿清,根本不是真要查什么倾销,就是玩拖延战术。印度这两年快把反倾销当成家常便饭了,光今年才过10个月,针对亚洲经济体的调查就搞了7回,从钢铁到电子再到化工,想捏哪个软柿子就捏哪个。 可这些调查的成功率其实低得可怜,最终真能征税的连一半都不到。有做化工外贸的老板说过,最怕的不是败诉,是调查本身,一查就是大半年,印度客户怕担风险不敢下单,本土企业趁机抢市场,等你辛辛苦苦把证据凑齐赢了官司,市场早被人占完了。 之前印度对氯氰菊酯的操作更鸡贼,早年先低价往中国卖,逼得我们的厂子缩减产能,等我们产能降下来,他们转头就告我们“倾销”,想把我们彻底挤出印度市场。结果没想到我们的企业把合同、成本表、价格清单整理得清清楚楚,直接怼了回去,最后印度的图谋落了空,反倒被我们商务部裁定存在倾销,征了好几年反倾销税。 印度这么折腾,说到底还是自家制造业腰杆不硬。这些年喊着“印度制造”的口号,可制造业在GDP里占比才16%,农业吸着最多劳动力,服务业撑着产值,中间的制造业成了软肋。就说正丁醇,台湾的企业早就把产业链摸透了,从原料到加工成本控制得死死的,性价比摆在那儿。印度本土企业技术跟不上,成本又高,正常竞争根本不是对手,就只能找政府帮忙“搭梯子”。 可他们忘了,2023-2024财年中印贸易额都到1184亿美元了,中国还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对华出口还涨了8.7%。两边的经贸早就绑在一起了,你给别人设壁垒,最后自家下游企业买原料得花更高的价,这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对化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占了一半以上,倒不是因为我们出口多,主要是他们化工行业协会会“哭穷”,跟政府沟通起来顺,申请调查的门槛低。 这么多年下来,印度也没靠这招把制造业扶起来。毕竟贸易保护就像给孩子喂饭,喂得再勤,孩子自己学不会走路也没用。本土企业习惯了靠政府挡着外来竞争,自然没动力搞技术升级,到最后产品还是又贵又差,倒霉的还是印度自己的厂商和消费者。 说白了,正丁醇这事儿就是印度制造业“玻璃心”的又一次发作。想靠堵门过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要想把“印度制造”做起来,不如沉下心搞技术、降成本,跟别人真刀真枪比本事。总想着靠调查、设壁垒耍小聪明,最后只能是白费力气。 参考资料: 界面快讯 《印度对正丁醇发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学者急了,我宣布,今天最憋屈的人出现了,不是邻居,也不是朋友,而是那位说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