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10月14日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这4吨黑麦粉对于咱们这14亿人口大国来讲可真是有点少,为什么中俄合作才运了4吨黑麦粉呢? 往14亿人堆里塞4吨黑麦粉,恐怕连塞牙缝都不够。但千万别拿数量当回事儿,这看似不起眼的几吨货,其实是中俄农业合作实打实往前挪的关键一步,比签十份空泛的合作协议都管用。 今年5月8号,中俄在莫斯科签了份《俄罗斯粗面粉和黑麦面粉输华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这纸协议可不是随便画画押的形式主义,里头的规矩细得很。比如俄罗斯的黑麦种植区,每年都得测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加工车间还得装专门的诱捕装置抓澳洲蛛甲,半点含糊不得。毕竟粮食进口可不是小事,食品安全的防线得扎牢实了。 协议签完没一个月,6月3号中国海关总署就发了公告,明说符合标准的俄罗斯黑麦粉能进中国市场,相当于给这门生意开了“绿灯”。 但真要发货,还得闯过不少关:俄罗斯的出口商得先在咱们海关的“单一窗口”系统里注册备案,每批货都得有完整的生产流程记录,最后还得拿到俄方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发的植物检疫证书,少一样都别想装车。 这次发运的4吨黑麦粉,就是第一个“闯关成功”的样板。货是从俄罗斯中部农业产区运出来的,一路走铁路,靠着中欧班列的粮食运输专线赶路,全程都有GPS盯着行踪,从工厂到中国口岸差不多要走18天。 到了咱们这边的口岸更不含糊,进口商得提前准备11种单据,光证明文件就包括卫生证书、成分分析表、原产地证明一大堆,不过好在海关有“预检速放”模式,只要合格48小时就能清完关,这批货最终会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的指定口岸去。 说白了,这4吨货就是趟“探路之旅”,不是怕货不够,是得先把“规矩”跑顺了。比如俄方的病虫害监测到底有没有用?物流链路会不会卡壳?清关的单据是不是少了哪样?这些问题光靠坐在办公室里想可解决不了,非得真刀真枪走一趟才知道。现在这趟运输顺顺利利完成,就等于把从种植到清关的全链条都试了一遍,后续大批量发货就不用摸着石头过河了。 而且这背后可不只是“卖粮”那么简单,技术层面早就搭好了架子。今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还带着团去俄罗斯交流,跟俄罗斯科学院喀山科学中心签了合作协议,专门研究作物遗传育种、土壤改良这些硬核技术,连青年学者都在国际会议上拿了奖,说明两国早就从“买卖粮食”往“一起搞农业创新”上靠了。有了技术托底,后面的贸易才能走得稳。 别以为这只是单次的“试水”,后续的量早就有了谱。之前中国黑麦粉年进口量大概3万吨,现在流程打通了,预计能涨到10万吨。 所以说,这4吨黑麦粉看着轻巧,实则是块“敲门砖”,把之前卡在标准、流程上的关口全敲开了。两国合作从来不是一上来就搞“大手笔”,都是这样从小处着手,把细节磨透了,再慢慢铺开摊子。 等将来大批量的黑麦粉源源不断运进来,再回头看这4吨“先行货”,就知道它藏着多大的门道了。 参考资料: 环球网 《俄媒:俄罗斯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
据俄媒10月14日报道:俄罗斯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这4吨黑麦粉对于咱们这
萧兹探秘说
2025-10-16 15:50: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