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西路军老兵在看大门时,无故被人打死,凶手却只判了10年,兰州军区司令

靖江的过去 2025-10-16 13:45:01

1983年,西路军老兵在看大门时,无故被人打死,凶手却只判了10年,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气坏了:“我要和他们打官司!” 这名被打死的老兵叫侯玉春。 侯玉春是 1933 年入伍的老红军。1936 年,他跟着西路军西征,后来跟大部队走散了。 当时河西走廊天寒地冻,他没吃的就啃树皮,没喝的就捧雪水。就这么熬了三个月,终于逃回陕北。 新中国成立后,西路军的历史问题还没彻底说清楚。侯玉春是三等伤残军人,最后被安排到兰州某医院当门卫,每个月工资只有 48 元。 1983 年 7 月 12 日傍晚,侯玉春在门岗值班。 一个浑身酒气的男人冲进医院,指着他骂:“老东西,挡什么路!” 侯玉春刚要解释,男人掏出三角刮刀,朝他胸口连刺三刀。72岁的侯玉春倒在血泊中。 案子后,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凶手 10 年有期徒刑。 侯玉春的儿子侯建国拿着判决书找法院:“我父亲是老红军,凶手这么狠,怎么只判 10 年?” 法官冷冰冰回应:“西路军的案子,按惯例处理。” 郑维山得知这事时,正在主持兰州军区党委扩大会议。 他猛地站起,把茶杯摔在桌上:“什么叫‘按惯例处理’?西路军将士流过血,他们的命不值钱?” 当天下午,他带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去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调看全部卷宗。 在阅卷室,他看到法医鉴定报告写着:“死者后脑有钝器伤,系二次伤害致死。” 他拍桌质问:“凶手刀刺三刀还砸头,这是故意杀人!为啥定性故意伤害?” 省高院刑庭庭长支吾:“考虑凶手有自首情节……” “自首就能轻判?” 郑维山怒喝,“被杀的是你家人,你还会这么说?” 他当场拨通徐向前元帅电话:“徐帅,西路军老同志受欺负,咱们得做主!”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徐帅说:“维山,我来协调。” 三天后,徐向前办公室送来回电:李先念副主席已批示,要求甘肃省彻查此案。 郑维山带军区调查组进驻兰州市公安局,七天七夜走访取证,查清真相:凶手曾三次因寻衅滋事被拘留,案发当天是蓄意报复。 省高院再审开庭,郑维山作为证人出庭。他举着侯玉春的伤残证明:“这是 1937 年西路军总医院的诊断书,侯玉春在倪家营子战斗中被马刀砍穿肩胛骨。这样的英雄,我们该保护!” 审判长当场宣布:撤销原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凶手死刑。 案子赢了,郑维山却高兴不起来。 他给中央军委写报告:“西路军老战士多生活困难,有的捡废品,有的病了没钱治。他们是功臣,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这份报告引发中央重视。1984 年,国务院下发文件,将西路军流落人员生活补助提至每月 120 元,还纳入公费医疗。 郑维山也是西路军出身,1936 年 10 月至 1937 年 3 月,他随 30 军在河西走廊作战,西路军失败后历经艰辛逃回延安。 他知道还有更多老战友要帮,之后常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这些人当年敢拼命,现在不能让他们吃苦。” 在他推动下,地方政府陆续行动,给老战士加补贴、改善住房。 有次他看望老战友,对方拉着他哭:“谢谢你还想着我们。” 他说:“咱们一起扛过枪,我不能不管。” 除了帮老战士改善生活,郑维山还想着让更多人知道西路军的历史。 他推动相关部门整理西路军的历史资料,还支持拍摄纪录片、出版书籍。他说:“这些事不能忘,得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1984 年后,西路军老战士的生活好了不少,但郑维山仍盯着细节:老战士档案不全,就协调补档案;没人照顾,就联系社区帮忙。 后来郑维山身体变差,躺病床上还问:“老战友们最近怎么样?有困难吗?” 身边人劝他别操心,他说:“这是我一辈子的牵挂,放不下。” 再后来,郑维山将军去世。但他为西路军老战士做的事,一直被记着。 老战士们提起他就说:“没有郑司令员,我们可能还过苦日子。” 更多人也记住了这位为英雄撑腰的将军 —— 他用行动证明,英雄不会被忘,为国家流血的人,国家永远不亏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