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200元话费,还是没开机,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移动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移动厅办理。男子在当地找了个营业厅,营业厅却说:这是新疆的手机卡,你只能去新疆办理。男子在0下几度在路边冻到崩溃,他愤怒不已,决定起诉移动公司。 38岁的李先生是河南人,他平时特别喜欢徒步等户外活动,虽然而立之年了,却是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人,只要他有时间,就去游历山水。 祖国的大好河山,他都走的差不多了,就计划了一场出国旅行,他从广州出发,经曼谷转机,去尼泊尔徒步。谁能想到,这场满怀期待的异国之旅,竟在回国时让他尝尽了窘迫与寒心,零下几度的寒风里,他攥着冰冷的手机,连呼出的气都带着颤抖——这哪是“保护性关停”,分明是把人逼到了绝境! 李先生在尼泊尔的徒步很顺利,一路领略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壮丽风光,出发前特意检查了手机话费和流量,还开通了国际漫游,就是怕路上联系不上家人。可当他从樟木口岸踏入祖国境内时,手机突然没了信号,屏幕上只显示“无服务”三个字。起初他没当回事,常年户外徒步的经验让他以为是边境地区信号弱,可等了半个多小时,手机依旧没反应,他这才慌了神,琢磨着会不会是欠费了。 他赶紧找了个有WiFi的小饭馆,连上网后给手机充了200块话费,满心以为充完就能恢复正常,可刷新了好几次,信号栏还是空空如也。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WiFi联系移动客服,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还耐着性子说明情况,可客服轻飘飘一句“为防止你被诈骗,手机号已保护性关停,需到营业厅办理开机”,瞬间让他心头一沉。 樟木口岸地处中尼边境,海拔近3000米,十月下旬的天气早已寒风刺骨,白天温度都在零下几度,夜里更是冷得让人缩成一团。李先生背着几十斤的徒步装备,在口岸周边找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看到一家移动营业厅,他几乎是跑着进去的,满心期待能尽快解决问题,可营业厅工作人员的话,直接给了他当头一棒:“这是新疆的手机卡,我们这里无权办理,你得回新疆当地的营业厅才能开机。”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从头顶浇到脚底!李先生当场就懵了,他拿着手机反复确认,这张卡确实是几年前在新疆工作时办理的,后来回河南发展就一直异地使用,之前不管是在云南徒步,还是在东北看雪,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急忙跟工作人员解释,自己刚从国外回来,身上只有这一部手机,联系家人、订车票全都靠它,现在让他去几千公里外的新疆开机,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可工作人员只是摇摇头,说这是公司规定,异地卡无权操作,让他自己想办法联系新疆的营业厅。李先生看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又低头看看自己空空的手机,一股无名火瞬间涌上心头,紧接着就是深深的无助。他在路边来回踱步,想找个地方借电话,可口岸人来人往都是匆匆过客,谁愿意把手机借给一个陌生人? 零下几度的低温里,他站了足足两个小时,手脚冻得发麻,耳朵也冻得通红,连说话都开始打哆嗦。他想起远在河南的家人,出发前答应回来给他们带尼泊尔的特产,现在却连报平安的电话都打不出去;他想起接下来的行程,原本计划从樟木口岸坐大巴去日喀则,再转机回河南,可没有手机,别说订票,就连问路都成了难题。 更让他愤怒的是,所谓的“保护性关停”,从头到尾没有一条短信通知,没有一个电话提醒,偏偏在他刚回国、最需要通讯工具的时候突然停机。如果真是为了防诈骗,至少该提前告知吧?如果异地卡无法办理,客服在电话里怎么不说明白?非要让他在寒风里折腾半天,最后才被告知“无能为力”,这哪里是保护,分明是不负责任的“一刀切”! 李先生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愤怒,他掏出手机,用仅剩的WiFi流量联系了律师朋友,明确表示要起诉移动公司。他说:“我理解运营商防诈骗的初衷,但不能以牺牲用户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我合规使用手机,没有任何违规操作,凭什么说停就停?停了之后还设置这么多障碍,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这些“一刀切”的做法,看似是严格执行规定,实则是懒政怠政的表现。防诈骗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普通用户的正常需求,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用户。运营商在采取措施前,是不是应该多一些人性化考量?是不是应该建立更精准的识别机制?至少在停机前,给用户一个提醒;在办理开机时,简化异地办理流程,别让“保护”变成“伤害”。 李先生的遭遇,不仅让他自己寒了心,也让很多网友感同身受。大家纷纷表示,运营商的“保护性关停”应该更精准、更人性化,不能让好政策变了味,更不能让普通用户为“懒政”买单。毕竟,用户选择运营商,是出于信任,而这份信任,不该被一次次的“误伤”和“推诿”消耗殆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
三事堂
2025-10-16 12:02: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