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很恼火!贝森特态度变得格外强硬,美知情人士声称,现在中国的谈判政策已经被对美鹰派所主导,他们格外“狂妄”和“咄咄逼人”!10月14日,贝森特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一派态度最为挑衅,而国安部对经济事务的介入也正日益加深。 这话听着热闹,可扒开表象一看,满是美国自己的焦虑,压根站不住脚。 先说说贝森特嘴中“挑衅”的李成钢,这人哪是突然变硬的?早在9月马德里的中美会谈上,他就把话挑明了,TikTok那事儿绝不能搞科技政治化那套,企业合法权益得护着,原则问题一步不让。 7月在斯德哥尔摩会谈时更说得清楚,双方得落实元首共识,关税相关的共识该推进就得推进,但中方反制措施也得按规矩来。从头到尾,李成钢的态度都是“坦诚沟通但寸步不让”,所谓的“挑衅”,不过是美国习惯了占便宜,突然碰上个不松口的对手,就觉得不适应罢了。 毕竟之前美方总想着用关税大棒施压,一会儿喊着要加100%关税,一会儿又放风说“不一定发生”,反复横跳的是他们自己。 再讲讲国安部介入经济这事儿,这可不是凭空伸手,国家安全部刚披露没多久的案例摆在那儿,境外势力盯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个叫朱某某的前农业科技公司老总,为了赚黑心钱,跟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着,以“合作制种”为幌子,把5种水稻亲本种子往境外卖。 稀土领域的案子更触目惊心,国内某稀土公司前副总成某,被境外有色金属公司的叶某某用金钱钓上钩,把稀土收储的品类、数量、价格这些机密级信息一股脑往外送。 2023年11月法院判了叶某某11年,成某判了11年半,罚没的财产更是上百万,这些案子摆在眼前,国安部介入经济领域不是理所当然吗?要是眼睁睁看着战略资源情报被偷走,那才是真的失职。 贝森特自己的态度都来回翻烧饼,10月13日还对着福克斯商业频道说100%关税“不一定发生”,承认沟通渠道重新开了,对局势缓和挺乐观。转过天就对着《金融时报》变脸,骂中国经济是“系统性危机”,还编出“拉世界下水”的论调,说要联合欧盟、日本搞“民主供应链联盟”排除中国。这种前一天递橄榄枝、后一天抡大棒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施压不成想装可怜,装可怜没用又开始撒泼。 美国真正恼火的哪儿是中方“强硬”,是自己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了,就说稀土吧,美国折腾了半天也没建起自己的产业链,中方稍微收紧管控,他们的高精尖产业、军事装备生产就卡了脖子,中方10月14日起还开始向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反制手段一套接一套,都是实打实的硬招。 反观美国,除了喊口号搞威胁,手里的牌没几张管用的,之前特朗普宣布加关税,结果贝森特自己先松口说11月前不生效,明摆着是底气不足。 那些所谓的“知情人士”跟着起哄,无非是想给中方扣顶“鹰派主导”的帽子,好让国际社会觉得中国不讲理。可事实摆得清清楚楚,李成钢的谈判始终踩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线,国安部介入经济是为了堵上安全漏洞。 中国这些年见多了境外势力的窃密手段,从稻种到稀土,从气象数据到核心技术,哪一样不是关乎国本的大事?2025年2月刚破的案子里,某企业运维人员欧某都能被金钱诱惑,利用设备漏洞偷涉密文件给境外,这更说明经济领域的安全防线必须扎紧。 贝森特要是真有心解决问题,就不该盯着给中方贴标签,李成钢早就说了,中美经贸得靠建设性沟通,不能搞政治化那套,国安部的行动也明明白白,不是要干涉经济,是要护着国家根本利益不被偷、不被抢。 美国要是放下“美国优先”的霸道心思,别总想着用关税和情报手段占便宜,好好坐在谈判桌前谈公平交易,哪至于闹得自己一肚子火。 说到底,贝森特的强硬表态更像一场表演,中方不是突然“咄咄逼人”,是终于让美国意识到,想靠施压拿好处的日子过去了。李成钢的“硬气”是守原则,国安部的“介入”是护安全,这些都不是什么“鹰派狂躁”,是一个国家该有的底气和清醒。美国要是想不恼火,得先学会怎么跟一个平等的对手好好说话。
美国很恼火!贝森特态度变得格外强硬,美知情人士声称,现在中国的谈判政策已经被对美
冷紫叶
2025-10-15 19:40:3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