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让夺命连环call静音#【#电话营销退场倒逼助贷回归服务本质#】以前,

大皖新闻 2025-10-15 13:23:34

#国家出手让夺命连环call静音#【#电话营销退场倒逼助贷回归服务本质#】以前,你是不是经常接到“需要贷款吗”“资金周转有需求吗”“低息贷款了解一下”的骚扰电话?

现在,这种“夺命连环call”似乎消失了。

为啥会消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10月1日正式落地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也就是说,贷款骚扰电话变少,不是“突然来的平静”,而是国家出手治理了。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关于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的规定与贷款骚扰电话有什么关系?

助贷,顾名思义,就是帮助贷款。一般来说,助贷公司是利用自身掌握的获客优势来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通过向借款人推荐资金方,经资金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风控终审后完成贷款发放,同时自身获取相关服务费。平时,我们接到的贷款推销电话,有些还打着银行的名义,很多都来自助贷公司。

在行业快速扩张期,部分助贷机构为追求利润,采取高频率、广覆盖的电话营销方式,甚至出现收费不透明、误导宣传乃至两头欺诈等问题,滋生了扰民又扰序的“夺命连环call”。

让骚扰电话“静音”,就得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此次出台的新规,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中了贷款骚扰电话泛滥的根源。

这份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通知,核心就是“收口”——商业银行总行应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且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眼下,不少银行公布了助贷合作平台的名单。比如,徽商银行通过官网公示了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主要合作方包括蚂蚁智信、宿迁钧腾信息科技、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头部机构,合作覆盖营销获客、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逾期清收五大环节。

名单的公开,意味着金融机构向市场和消费者告知“我只与这些机构合作”。一旦合作机构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很难推卸“准入审核不严”的责任,倒逼金融机构审慎选择和管理合作伙伴,也有助于金融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出台的新规划出了年化利率不超过24%的“红线”,一旦超过该标准,银行便不得合作。这一规定使得高息“套路贷”失去利润空间,主动营销的动力随之减弱。

“名单制管理”和“24%利率红线”两大核心抓手,更好遏制高息助贷业务扩张,清退大量不合规平台,从根本上斩断了贷款骚扰电话的生存链条。叠加运营商技术拦截与多部门协同治理,大家对贷款营销环境的感受明显转好。

有人或许会问:骚扰电话少了,是否意味着“贷款更难了”?

恰恰相反,“名单制管理”本质上是一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活下来的,都是有能力与实力的“大佬”。电话营销这种“广泛撒网”打法终将被淘汰,他们将更专注于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真正需要资金周转的人,能通过正规银行、正规平台拿到贷款;不想贷款的人,能安安静静上班、吃饭、刷视频,不被陌生电话无端打扰。

此次新规的实施,对不同类型银行提出新挑战,但也指明了方向。短期看,无疑给商业银行尤其是过度依赖助贷业务的中小银行带来巨大的业务调整压力。这既是挑战,也是倒逼银行回归主业、苦练内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未来助贷市场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流量和规模之争,而是金融科技实力、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综合较量。

说到底,优质的金融服务,从来不需要依靠无休止的骚扰来实现。当市场回归理性、机构专注专业,我们迎来的将是更清净、更健康的金融环境。(安徽时评)图片系AI制作

0 阅读:35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