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中俄免签带火赴华游! “说走就走的中国行,现在真的能实现了!”最

握不住的是風 2025-10-15 10:10:15

果不其然, 中俄免签带火赴华游! “说走就走的中国行,现在真的能实现了!”最近,莫斯科街头的旅游咨询点里,这样的讨论声多了起来。自中国对俄罗斯普通护照持有者试行免签政策落地后,“赴华旅游”成了俄罗斯民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这份热度从塔斯社10月13日的报道里,从街头巷尾的闲聊中,实实在在地溢了出来。 9月底,俄罗斯Anketolog咨询公司的线上调查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7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想来中国看看”,69%的人对中国相关的一切抱有浓厚兴趣。这个数据背后,藏着的不只是政策红利催生的一时热情,更是两国民间交流积蕴已久的期待。 俄罗斯人赴华的目的清单,远比“旅游”二字丰富。有人想在上海的陆家嘴感受现代都市的繁华,在王府井的老字号里淘特色好物;有人好奇支付宝刷遍街头的便捷,想亲身体验共享单车、智能导购这些“中国新科技”;还有不少人盯上了中国优质的医疗资源,计划来一场“健康之旅”。而目的地的选择上,上海、北京、香港是绕不开的热门,长城的雄伟、天坛的静谧、故宫的厚重,更是刻在许多俄罗斯人“中国印象”里的必打卡符号。 为什么是中国?调查里的两个数据耐人寻味:58%的人被中国的历史文化吸引,41%的人想借免签便利来场即兴旅行。在我看来,这两个理由其实是“里子”与“面子”的结合——历史文化是深埋心底的向往,免签政策则是推开大门的钥匙。很多俄罗斯家庭里,长辈可能还保留着苏联时期关于中国的书籍,年轻人则通过短视频刷到过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大熊猫,这些碎片化的印象,在免签的“助推”下,终于有了变成亲身经历的机会。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奔赴”正在悄悄改变两国的民间交流形态。以前俄罗斯人赴华,多是跟着旅行团的固定路线“打卡”,现在免签带来了更多自由行游客。他们会钻进北京的胡同里找一家地道的炸酱面馆,会在重庆的洪崖洞拍一段和家乡雪景截然不同的夜景视频,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体验,会通过社交平台传递回俄罗斯,形成更真实、更鲜活的“中国画像”。而中国的商家也在悄悄适应这种变化,不少热门景区的指示牌多了俄语标注,商场里的导购员开始学简单的俄语问候,这些细节里藏着的,是双向交流的温度。 中俄免签带火的不仅是旅游,更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亲近。当一位俄罗斯大叔在长城上用刚学的“你好”和中国游客打招呼,当中国老板用俄语向顾客介绍“这是正宗的西湖龙井”,语言的隔阂在笑容里消解,文化的差异在交流中融合。这场因政策而起的旅游热,最终会沉淀成两国民间友谊的新纽带,而这,或许就是免签政策背后最珍贵的价值。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评论区一起讨论讨论。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握不住的是風

握不住的是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