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

不破不立人 2025-10-15 01:48:46

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头时,审讯室的门打开了,走进来的人竟是他昔日在黄埔军校十分器重的学生鲍靖中。短暂的沉寂之后,鲍靖中首先开口道:“周先生,没想到是我吧?” 周恩来平静地望着这位曾经的学生。黄埔军校的往事历历在目,那个热血青年如今穿着国民党军装。他记得鲍靖中在政治课上总是坐在第一排。 鲍靖中低声说明来意。他冒着生命危险前来营救恩师,已经制定周密的出逃计划。这个决定可能让他失去现有的一切,但他义无反顾。 1924年的黄埔军校充满理想与激情。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鲍靖中是他最欣赏的学生之一。师生二人曾彻夜讨论救国之道。 此刻的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周恩来这样的领导人更是重点目标。每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鲍靖中迅速安排周恩来换上军装。他利用自己的身份顺利通过三道岗哨,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任何细微差错都会导致计划失败。 周恩来后来多次提及这次脱险。他始终记得学生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这份情谊超越了政见分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鲍靖中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救先生是出于师生情谊,与政治立场无关。”这句话道出了他当年的心境。 这段经历成为国共关系史上的特殊注脚。它证明即使在敌对阵营中,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穿透政治的阴霾。师生情谊超越了意识形态。 周恩来一生历经无数危险时刻。这次脱险让他更加坚信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他后来继续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 鲍靖中此后渐渐淡出军政界。他晚年定居南京,始终保留着当年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那上面有周恩来的亲笔签名。 这段往事被尘封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公之于众。它让我们看到历史洪流中个体选择的复杂性,以及人性中最宝贵的真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周政保 周载告密 周钦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不破不立人

不破不立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