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美军方不想打仗,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想和中国打仗。现在不一样了,连五角大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4 18:48:13

以前是美军方不想打仗,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想和中国打仗。现在不一样了,连五角大楼的大佬们都开始放话备战台海了。最近刷新闻没?以前总听人说,美军方其实不想跟中国打仗,倒是民主党、共和党天天咋咋呼呼的,总想挑点事儿。可现在倒好,连五角大楼那些大佬都变了调子,一会儿说“做好部署”,一会儿说“加码备战” 回想过去几年,美国军方高层总在评估风险时表现出谨慎态度,尤其涉及与中国可能的冲突。早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就面对漫长补给线和潜在高伤亡的压力,选择有限介入而非全面开战。越南冲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态,部队撤退后,预算超支和民意反弹让五角大楼更注重避免泥潭。台海几次危机中,航母编队虽出动,但高层指令往往限制火力范围,避免升级。这些决策基于现实计算:补给依赖太平洋航道,易受干扰;士兵损失会引发国内抗议;长期战事可能像越南那样拖垮经济。军方将领在报告中反复强调这些因素,优先保全资源而非冒险。 相比之下,美国两党政客长期利用对华议题拉选票。民主党在奥巴马和拜登时期,推动对台军售以强化盟友关系,累计批准数十亿美元装备,包括导弹和情报系统。共和党则在特朗普任内更直接,签署坦克和反舰导弹订单,总额达183亿美元。这些交易不只填补军工订单,还转移国内视线,掩盖失业和通胀问题。到2023年,对台军售总额已超500亿美元,合同层层叠加。两党无论谁执政,都视中国为外部靶子,便于在国会辩论中高呼强硬,稳固支持者基础。这种模式让军售成为常态,政客们通过听证会和媒体声明,放大威胁以换取政治资本。 这种两党共识源于国内政治需求,而军方一度保持距离。2023年前,美军高层在内部评估中指出,与中国开战风险过高,胜算不确定。专家调查显示,许多军官倾向于威慑而非直接对抗,担心供应链中断和盟友犹豫。国会山辩论中,议员追问军方计划,但回应多为模糊部署细节,避免承诺全面介入。军工企业虽游说预算,但五角大楼总在报告中列出成本清单,强调中国军力增长虽快,却不足以立即威胁本土。这种谨慎让军售更多停留在政治层面,实际交付缓慢,积压达数百亿美元。 风向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转变。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防长奥斯汀公开强调印太部署,承诺增加先进装备输送。参联会主席米利推动不对称作战能力,包括便携导弹和无人机系统。这些表态标志军方从幕后转向前台,回应国会压力。2024年,印太司令帕帕罗更直白,称将台海建成无人控制区,使用数千无人艇和潜航器阻挡行动。军售加速,2024年10月批准20亿美元订单,包括地对空导弹。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军售总额预计超第一任的183亿美元,焦点转向高机动火箭系统交付。 军方转变的深层原因是预算与资源争夺。五角大楼需应对国会砍支风险,用中国军力数据申请航母升级和潜艇增建。2024年,中国空军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次数增300%,军方以此为由,推动联合演习预算。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马丁依赖威胁论调获批资金,生产线订单源源不断。两党政客借此转移经济矛盾,失业率徘徊高位,通胀未控,外部议题成便利工具。这种利益链条让备战口号从国会传到五角大楼,文件堆积,演习频次上升。 尽管喊声震天,实际准备暴露短板。菲律宾和冲绳基地建设遇当地抗议,装备运送夜间进行,延误频发。许多武器零件依赖中国供应链,冲突一触即断。传感器和无人机在测试中易受干扰,反导系统虽推进,但交付滞后达267亿美元。专家指出,军方虽强调威慑,却不愿卷入旷日持久战,公众民调显示美国人青睐现状而非冒险。台湾方面也担忧交付延迟,影响防御布局。这种虚实不一,让备战更多像政治表演。 中国军力稳步提升是另一背景。工业体系完整,科技成果频出,高原和海上演习常态化。2025年,PLA演习被美方称作排练,但实际展示能力而非挑衅。美军评估承认,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超美,导弹覆盖台海周边。这种差距倒逼五角大楼调整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部署。两党推动下,军售虽多,却难掩盟友协调难题,日本和澳大利亚虽参与演习,但不愿深度卷入。 备战台海的逻辑还牵扯全球经济。封锁行动将重创供应链,台湾半导体占全球份额过半,美方计算显示,冲突或致21世纪级经济衰退。军方报告强调,此类战事胜负难料,成本高企。政客虽高呼强硬,实际依赖军售维持军工就业,转移国内不满。2025年辩论中,候选人虽争论跨海峡政策,但核心仍是平衡选票与风险。这种格局下,五角大楼从不愿打到放话备战,反映利益驱动而非战略转变。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