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元还是人民币”?面对逼问,东盟国家的央行行长态度很明确! 日本《日经亚洲》最近放出了一段采访,对象是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丝蕾。 记者一上来就把问题抛得特别尖锐,直接框在 “选美元还是选人民币” 的二元对立里,明摆着想让她站边。 但谢丝蕾没顺着这个坑跳,既没说 “我们要力挺人民币”,也没说 “咱就死抱美元不放”,反而用一句 “扩大本币使用”,把话给接了下来。 这话听着简单,其实藏着东盟国家的小心思 —— 他们早就不是那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角色了。 现在的东盟,想的不是 “非此即彼”,而是怎么在美元霸权和新兴货币之间,找到一条能让自己踏实过日子的路。 毕竟这些年,他们被美元坑的亏,可不少。 就说 2022 年那波美联储加息,美元一下子变值钱,东盟各国的日子直接没法过。 印尼盾当时贬了 8%,进口的石油、小麦成本涨了 12%,好多企业之前借的美元债,还本付息的时候突然要多掏一大笔钱,有几家中小制造企业直接被逼到关门。 泰国更惨,旅游收入占 GDP 的 15%,游客花的美元少了,本土酒店、餐厅的生意凉了一半,央行不得不抛外汇储备救市,一下子扔了 200 多亿美元进去。 那时候没人问他们 “选美元还是人民币”,因为美元就是绕不开的坎,可这坎也确实疼。 但要说完全抛开美元,东盟现在也做不到。 毕竟美元还是全球第一储备货币,东盟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还在 55% 到 60% 之间。 马来西亚出口棕榈油、印尼出口煤炭,这些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主流还是用美元结算。 要是真硬着来不用美元,人家买家可能直接不跟你做生意,损失的还是自己。 谢丝蕾说的 “扩大本币使用”,其实就是这种折中的聪明办法。不是跟美元对着干,也不是盲目跟风用人民币,而是看跟谁做生意,就用最方便、最省钱的货币。 中国和东盟现在是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 年双方的贸易额突破了 6.8 万亿元,比 2020 年 RCEP 生效的时候涨了 23%。 这么大的贸易量,要是都走美元,中间的汇兑成本、结算时间都是麻烦。 所以现在好多生意都直接用本币算:马来西亚给中国出口棕榈油,去年有 30% 用人民币结算,企业不用再先把棕榈油换成美元,再把美元换成林吉特,中间能省 3% 到 5% 的成本。 除了贸易,央行之间的合作也在帮着 “扩大本币使用”。 中国和新加坡签了 3000 亿元的本币互换协议,2024 年用了差不多 800 亿,主要是帮新加坡的电子企业给中国供应商付款。 这些企业之前怕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敢用,现在有央行兜底,汇率风险小了,用的人越来越多。 美国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事儿,之前还派人去东盟说 “人民币不稳定,别多用”,结果数据直接打了脸。 谢丝蕾的回答,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东盟国家的想法:在大国博弈里,他们不想站队,只想搞 “经济实用主义”。 美元有用的时候就用,人民币方便的时候就用,自己的货币能用上的时候也不排斥。 现在的全球货币体系,早就不是以前美元一家独大的样子了。东盟国家的选择,其实是顺应趋势 —— 不是要把谁赶下台,而是让货币回归它的本质:方便做生意,帮企业省钱,让经济更稳。
中美贸易战打了这么久,不少人都在问:咱存在美国的600多吨黄金,还能要回来不?答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