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中美互征港口费,中国吃亏,因为美国基本不造船,中国造船多。但实际上中美

义气先义 2025-10-13 21:11:01

很多人认为中美互征港口费,中国吃亏,因为美国基本不造船,中国造船多。但实际上中美对制裁船舶的认定是不一样的。美国对中国船舶的认定是只要中国制造的就要交费,中国对美船舶的认定,比美国狠,是穿透式制裁,就算不是美国制造,但如果美国公司参股25%,或者美国人担任董事的就认定属于制裁范畴,这一下就把美国船扩展很多,因为世界很多航运公司都有美国人投资和任职董事。 美国为啥非得在这时候对船舶下手?回想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抛出那份301调查报告,直指中国海运和造船业抢了太多市场份额。报告里说,中国政策让美国船厂萎缩到全球0.1%,而中国占了53.3%。于是,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对进港的中国建造船、或者中国公司拥有运营的船,每净吨收50美元起步,2026年加到80美元,2027年110美元,到2028年140美元。听起来挺狠,但你想想,美国本土船厂订单本来就少,这费主要砸在中国造船头上。中国去年全球造船完工量超2300万载重吨,美国呢?勉强几艘商用船。这么收下去,美国消费者多掏物流钱,中国船东多扛成本,可美国船队本身影响小。 那中国怎么回的招?中国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公告,直接对美国船舶及相关航运资产开征特别港务费。从10月14日开始,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约合56美元,跟美国起步价差不多,但涨得也同步:2026年640元,2027年960元,2028年1280元。关键是认定标准,中国玩得更深。美国收中国船,就看船在哪儿造、在谁手里;中国收美国船,不止美国旗帜的或美国公司直管的,还包括那些美国企业持股25%以上的公司拥有的船,或者董事会里有美国董事的船。这叫穿透式认定,你懂吧?不光看表面,得挖到股权和人事层。全球航运公司,美国资本和人脉渗透太广了。比如,马士基、赫伯罗特这些巨头,背后美国基金持股超标的多的是,董事会美国人一坐,船就中招。结果呢?一夜之间,美国相关船队在华泊位成本暴增,油轮运费直线上窜,全球线路都得重盘算。你觉得这步棋走得妙不妙?中国没硬碰硬中国造船优势,反而用规则杠杆撬动美国全球布局。 表面上看,中国船多,进美国港的次数高,成本压力大。但数据摆这儿:中国港口吞吐量全球第一,去年集装箱超3亿标箱,美国才1亿出头。中国船队主要服务自家和亚洲线路,进美港的占比不高,大概20%不到。反过来,美国船队虽少,但全球撒网广,进中国港的频率高,尤其是能源和农产品航线。加上穿透认定,美国船东得花大功夫审计股权,改董事会,成本不只那点费钱。国际航运协会数据,首批受影响的美国相关船就超500艘,潜在损失上亿刀。油轮市场乱套了,本来从波斯湾到中国的航次,现在多绕东南亚,运费涨了15%。中国船厂订单呢?稳如老狗,2025年上半年新签超1000万载重吨,美国船厂?还是老样子,订单寥寥。你说,这亏哪儿了?倒像是美国自找的,逼着盟友也得跟进,结果欧盟和日韩船公司叫苦,怕被卷进去。 中美贸易战打到2025年,早不是关税那么简单。特朗普上台后,重拾301工具,瞄准中国高科技和基础设施,从芯片到海运,全线开花。中国反制也升级,不再被动挨打,而是对等加码。记得2024年底,美国制裁中国军工企业,中国外交部就回击13家美国军工和6名高管,冻结资产、禁入境。这次船舶费,商务部和外交部发言人直说,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必要回应,呼吁回到对话桌。严谨点讲,WTO框架下,这种港口费算非关税壁垒,容易被诉。但中美都豁出去了,美国想重振本土船厂,中国要护住海运命脉。如果没这反制,中国船队在美国港多交冤枉钱,全球供应链还得听美国指挥。现在呢?平衡了点,航运公司开始游说两边政府,求和谈。

0 阅读:67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