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宣布了 10月13日,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工业部长对外宣布:苹果的大供应商富士康要给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投17亿美元,折合成印度钱是1500亿卢比。 泰邦的工业部长发消息说,这笔钱能给当地造14000个工作岗位,富士康还会把更高级的制造、研发和AI技术带到这儿来,就是没说具体干啥、啥时候开始弄。 这事儿听起来挺带劲的,一下子砸这么多钱,还承诺那么多工作和高科技,谁不心动啊?但咱们别光顾着乐,得扒开表面看看里头藏着啥。投资数字大得吓人,可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你说14000个工作岗位,听起来像是一夜之间就能变出那么多饭碗,可富士康在别的地方干过类似的事儿,结果呢?有时候吹出去的牛最后缩水了。印度本地劳动力是不少,但技能匹配得上吗?培训能不能跟上?别到时候招来的人干不了活,或者工资压得太低,工人闹起来,那可就热闹了。 再说那个高级制造、研发和AI技术,听着挺玄乎的。富士康说白了是苹果的代工厂,主要活儿是组装手机,真会把核心研发搬过来?研发和AI可不是摆几台机器就完事的,得有人才、有投入。印度政府一直喊着要搞“印度制造”,可外资企业来了,经常是低端活先上,高端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的。 过去有些项目,开头吹得天花乱坠,最后变成简单加工线,技术转移?想得美。这回富士康要是真带点干货来,那算印度捡着便宜了,可万一只是换个地方拧螺丝,那这1500亿卢比花得值不值? 最让人挠头的是,具体干啥、啥时候开工,一个字都没提。这可不是小事,投资这么大,总得有个时间表吧?是不是还在讨价还价?或者印度政府为了抢风头,先放个消息探探路?泰米尔纳德邦和其他邦争外资争得厉害,有时候为了赢,可能把饼画得太大。老百姓等着就业,企业等着机会,可要是细节一直模糊,拖个一年半载,热情就凉透了。 全球局势变化快,中美一闹别扭,企业到处找退路,印度成了香饽饽,可这热度能维持多久?万一政策风向变了,或者成本涨上去了,富士康拍拍屁股走人,那当地不就傻眼了? 还有环境和社会这档子事,建工厂占地、排污,会不会破坏当地生态?农民的地被征用了,补偿到位吗?社区能不能分到好处?别光让大公司赚了钱,老百姓反而遭殃。印度这几年吸引外资挺拼的,莫迪政府推“印度制造”口号响当当,可实际操作起来,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富士康这投资要是成了,可能带动一波发展,但要是不成,那就是白白浪费资源。 总之,这消息看着光鲜,背后问题一堆。咱们得睁大眼睛盯着,别被数字忽悠了。政府和企业得多透点风,让大伙儿知道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投资是好事,但得实实在在落地才行,不然就是空欢喜一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印度公司 中企印度 印度制造业 印度创新指数 印度投资 印度高科技制造 印度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