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特朗普又发文了,这次的语气似乎很“友好”。他说“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还表示不希望中国陷入经济大萧条,美国也不想伤害中国,甚至愿意“帮助中国”。 看上去相当温和,甚至有点“关怀”的意思。但熟悉特朗普风格的人大概早就看穿了套路:这不是第一次他话风突变,前一天还在怼,后一天就来“示好”,看似善意,实则虚晃一枪。 果然,没过多久各大媒体和分析机构就指出,他这番话和过去一段时间他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完全对不上,自己打自己脸的操作又来了。 这几年,中美关系的波动已经让大家见怪不怪了。尤其特朗普在首任期间,几乎每隔一阵子就会突然“转向”,要么是喊贸易战打到底,要么是说中美可以“达成最伟大的协议”。 这次这句话一出来,很多人以为是不是中美关系有了缓和的迹象,但真正认真翻阅一下美方近期的对华政策文件、国防报告、甚至是白宫的公开讲话。 很快就会发现,那种“美国想帮助中国”的说法压根站不住脚。特朗普这种看似“柔性”的表态,其实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姿态调整,目的并不是拉近关系。 而是试图在国内政治和国际局势中为自己争取有利位置。这不是我瞎说,前段时间美国国会刚通过了多项与中国有关的限制法案。 从芯片到人工智能,再到对关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如果真的是“想帮助中国”,怎么可能一边打压,一边又说这种“安慰”话? 这和过去历史上美国对待其他国家的策略也很像,比如当年对日本经济崛起感到警惕时,也是表面上说要合作,背地里却在技术和市场上不断设置障碍。 特朗普的那句“美国不想伤害中国”听上去像是安抚,其实更像是一种政治语言,用来掩盖背后的博弈本质。 而且,特朗普这种反复无常的风格,在国际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想想当年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转头又说环保重要;退出伊朗核协议后又表示愿意谈判; 甚至是和朝鲜的互动,也是从“火与怒”到“拥抱友谊”,结果呢?全都不了了之。这种操作套路都快成了“特朗普牌”了,外界早就学聪明,不会再轻信他一时的表态。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这种“今天说一套,明天做一套”的风格早已习以为常,不会轻易被话语所左右。毕竟,真正的政策是看行动,不是看发文。 这次发文提到“不希望中国陷入经济大萧条”,乍一听仿佛是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但结合当下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局势,以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 这句话多少也透露出美国在现实压力下的一种妥协心理。美国深知,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出现大规模问题,最终受影响的绝不只是中国,美国自己也逃不掉。 疫情之后的全球通胀、物流紊乱、能源价格上涨都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所以特朗普说这话,更多也是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而非单纯的“善意”。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次的“示好”言论,不过是他惯用的TACO套路又一次上演。说到底,这种言论改变不了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也无法掩盖美国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战略遏制。 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会被几句“好话”打动的国家,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我们有底气,也有定力。特朗普的发言可以听,但不能信,更不能因此就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特朗普称或将大幅提高对华关税,美股全线大跌 2025-10-11 12:52·南方都市报
特朗普怒吼稀土,中国淡定回应,他到底怕什么?特朗普最近又在社交平台发火,说中
【1评论】【1点赞】
用户60xxx34
这流氓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