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澳大利亚也硬扛不了多久。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这7年间经历了什么,澳大利亚是最
其实澳大利亚也硬扛不了多久。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这7年间经历了什么,澳大利亚是最清楚的。之前澳大利亚对美国是亦步亦趋,结果我们之间的经贸往来受到的很大的影响。现在美国转头和我们正在开展很多务实的交易和合作,很明显,一门心思搞对抗,对澳大利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反观现在的美国,嘴上喊着"脱钩断链",身体却很诚实。从农产品到能源,美企正忙着跟中国签大单做务实交易。这种鲜明对比让澳大利亚坐不住了,毕竟谁也不想当"对抗急先锋"却落得个独自承受损失的下场。
最让澳大利亚揪心的还得是铁矿石。这东西可不是普通商品,常年占澳出口收入的三成以上,说是经济命脉一点不夸张。过去十几年,澳大利亚靠着优质铁矿和便捷海运,牢牢攥住中国市场的命脉。我国每年12亿吨的铁矿进口量里,有60%都得从澳大利亚运过来,巴西虽然占20%多,但在品质和运输时效上一直稍逊一筹。
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让澳大利亚在谈判桌上硬气了好多年。哪怕前几年经贸摩擦最激烈的时候,它也敢顶着压力不松口,就赌中国离不开它的铁矿。可现在风向真的变了,澳大利亚明显感受到背后的凉意,那种"躺赢"的日子怕是要一去不复返。
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买家了。这几年我国一边加快海外铁矿布局,一边把目光投向非洲大陆。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是块硬骨头,储量堪比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品位还更高。虽然前期受基础设施和政局影响进展缓慢,但中企硬是啃了下来,现在铁路和港口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再过两年就能稳定供货。
巴西也在加足马力抢市场。淡水河谷这两年砸重金升级运输系统,把铁矿石到岸价压得越来越低。去年巴西对华铁矿出口量同比涨了15%,占我国进口份额已经逼近30%。更关键的是,中国和巴西还打通了人民币结算通道,企业不用再忍受美元汇率波动的折腾,这吸引力可不是一般大。
国内方面,中国的铁矿替代方案也在加速落地。废钢回收体系越来越完善,去年废钢用量占钢铁生产原料的比例已经突破30%,相当于减少了近2亿吨的铁矿进口需求。同时,工信部还在推进"短流程炼钢"技术改造,不少钢厂都在新增电弧炉产能,对铁矿的依赖度正一点点降低。
澳大利亚矿企不是没察觉这些变化。必和必拓去年突然宣布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绿色投资,承诺未来五年投入50亿美元研发低碳铁矿技术。力拓更是直接把亚太区总部搬到上海,还跟中国钢企签了长期供应协议,条件是接受人民币结算。这些举动背后,都是对市场份额被蚕食的焦虑。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国内的分歧。西澳大利亚州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该州经济全靠铁矿出口撑着,州长亲自跑到中国谈合作,生怕被非洲和巴西抢了生意。但联邦政府还在跟美国暧昧不清,这种上下不同步的操作,让不少矿企吐槽"政策摇摆比市场波动更可怕"。
去年我国铁矿进口总量虽然还是12亿吨,但澳大利亚的占比已经悄悄降到58%,这是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有机构预测,到2027年西芒杜铁矿全面投产后,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跌破50%。到时候别说漫天要价,能不能保住第二大供应国的位置都得打个问号。
澳大利亚现在算是骑虎难下。继续跟着美国搞对抗,就得眼睁睁看着铁矿这块"压舱石"被撬走;转头跟中国务实合作,又怕被美国贴上"背叛"的标签。但现实摆在眼前,中国已经不是非澳矿不可,而澳大利亚却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客户。
那些还抱着"中国离不开澳矿"老黄历的人,怕是没看清形势。现在的中国市场,比的不是谁垄断资源,而是谁性价比更高、合作更稳定。澳大利亚要是再拎不清,迟早得从"铁矿霸主"的宝座上摔下来,到时候哭都找不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