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的愿望竟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然而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却趁势提出苛刻要求,一个觊觎土地,一个索要资金。不知泽连斯基是否感到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家都以为会“速战速决”的冲突,结果拖成了马拉松。开战前,不少人觉得俄罗斯能闪电拿下基辅,也有人觉得西方援助能让乌克兰很快翻盘。可三年打下来,谁都没占到绝对优势,战场上成了消耗战,经济上双方都被拖得够呛。 乌克兰这边,城市被炸得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几乎瘫痪,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别说反攻了,连维持战线都得靠西方的援助续命。泽连斯基政府最初喊着“要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可现实是,如今能保住现有控制区就已经很不容易。于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成了最现实、也是最无奈的目标。 可问题是,2022年以前的状态,并不是你想恢复就能恢复的。俄罗斯占据着赫尔松、扎波罗热以及克里米亚等地区,这些地方战略意义重大,资源丰富。普京政府多次表态,这些地区“永远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想要无条件归还,几乎不可能。 另一边,曾经慷慨解囊的西方盟友,也开始算自己的账了。美国、欧盟给了乌克兰数百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可这些钱不是白给的。美国已经开始要求乌克兰用未来的粮食出口、矿产资源或者土地作为抵押,欧盟也在讨论如何让乌克兰“偿还”部分援助。这就像是你在朋友家借住三年,最后朋友告诉你,想继续住可以,但得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抵押给他。 泽连斯基现在的处境,就像一个被夹在两块巨石之间的人。向前,是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向后,是西方盟友的经济压力。他当初赌上国家命运,寄希望于西方的全力支持,可如今发现,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更讽刺的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远离战场的军火商和能源公司。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欧洲的能源企业因为对俄制裁而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而乌克兰人民,却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失去亲人、家园被毁、未来渺茫。 有人说,泽连斯基如果当初不那么激进,早点寻求外交解决方案,也许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但历史没有如果,政治决策更是如此。一旦你选择了对抗的道路,就必须承担所有可能的后果。 现在的乌克兰,就像一个透支了信用的国家。无论战争最终如何结束,它都将面临长期的经济困境和政治不稳定。即使与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西方的债务压力也会像枷锁一样,让乌克兰未来几十年都喘不过气来。 这场战争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某个大国身上,是极其危险的。泽连斯基政府当初可能相信,有了西方的支持,乌克兰就能战胜俄罗斯。可现实是,西方的支持永远是有限度的,一旦超出他们的利益范围,援助就会变成枷锁。 俄乌战争的结局,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最终确定。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乌克兰想要回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土地,西方也不会无条件继续援助。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的,可能是一个比战争本身更残酷的和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乌冲突 俄乌战争 俄乌局势 乌俄冲突 乌克兰局势 乌俄局势 乌克兰冲突
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直接指着英国的鼻子爆料,说这个搅屎棍正在偷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