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割不割地,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无所谓了。眼下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权早已落在俄罗斯手里,当地的行政体系、基础设施都在按俄罗斯的模式运转,甚至连货币都换成了卢布,居民也陆续拿到了俄罗斯护照。 2022年9月20日那场持续五天的公投,虽然国际社会大多不承认,但俄罗斯转头就修改了宪法,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这四个州的名字直接写进了自己的法律体系里,从法理上完成了"缝合"。 到2025年夏天,卢甘斯克已经被俄方宣布"清理完毕",地图上彻底染成了俄罗斯的颜色,顿涅茨克虽然还有零星战斗。 但俄军正以"蚂蚁搬家"的速度每天推进,赫尔松西岸的桥头堡稳固得让士兵能隔河抽烟,扎波罗热核电站更是被俄方攥得死死的,外交部直接放话"不可能移交",连工作人员都换成了俄罗斯公民。 行政上的整合早就不是停留在纸面上了。现在去乌东四州的学校看看,教材全换成了俄语版本,十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准备俄罗斯的高考,整个教育体系都在向莫斯科看齐。 普京在2025年3月签署的总统令更是下了最后通牒,要求所有在四州的乌克兰公民必须在9月10日前要么拿俄罗斯护照,要么卷铺盖走人。 这不是临时政策,而是2019年就开始的"简化入籍"战略的延续,到现在已经有320万乌东居民拿到了俄罗斯护照,占战前人口的近四成。 当地的政府机构里,俄罗斯派来的官员和本地入籍的人员已经形成了新的行政网络,原先的乌克兰行政体系早就被拆解重组,连办事流程都换成了俄罗斯那一套。 经济上的"去乌克兰化"更是彻底。早在2022年4月,赫尔松就打响了"货币战争"第一枪,卢布和格里夫纳并行流通,一年后就全面禁用乌克兰货币。 现在四州居民的养老金、工资全是用卢布发放,每月200美元的养老金按时到账,俄罗斯银行直接把分支机构开到了街头,把当地经济动脉接入了莫斯科的输血系统。 更重要的是那些战略资源,顿巴斯的煤矿占了乌克兰战前产量的八成,现在机器已经重新启动,煤炭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俄罗斯本土; 扎波罗热核电站这个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不仅为四州供电,多余的电力还能反哺俄罗斯电网,俄方连国际共同管理的提议都直接拒绝,咬定这是"俄罗斯的核设施"。 2025年6月,哈尔科夫俄控区还接收了120吨食品和药品,老人排队领糖果,孩子们拿到崭新的作业本,而对面的乌克兰控制区却在断电断水里挣扎,老师要步行三公里找网络上课,这种民生层面的对比,让很多居民从实际利益出发接受了俄罗斯的管辖。 军事上的控制更是让四州成了"焊死大门"的领地。俄军在这三年里调动了现役部队的七成,七十万人轮番驻守,把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啃了下来。 现在卢甘斯克已经没有大规模战斗,顿涅茨克的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工业区成了新目标,俄军每天稳步推进;扎波罗热地区挖好了纵深工事,去年6月乌军的反攻根本没能突破防线;赫尔松的俄军在西岸建好桥头堡,对着河对岸乌军的零星炮击根本不当回事。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通过四州构建了从顿巴斯到克里米亚的战略通道,黑海沿岸的控制权彻底改变,原来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陆上威胁被完全解除。 现在的谈判桌上,四州归属早就不是可讨论的议题,而是俄罗斯的"底线条款"。2025年3月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里,就明确要求乌克兰承认四州和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8月美俄私下会谈时,俄方虽然同意不推翻泽连斯基,但四州的要求寸步不让。 乌克兰这边虽然还在地图上用红笔圈着这些地方,但兵源枯竭、财政困难的现实摆着,征兵令签至2026年,军营里却连袜子都凑不齐,后勤靠纸条换支援,西方国家也渐渐疲惫。 反观俄罗斯,通过"以战养战"把四州的资源纳入体系,煤矿、电力带来的收益补充了军饷装备,70万驻军的轮换也形成了稳定的控制格局。 其实说到底,法律上的割让对俄罗斯来说只是个形式,真正重要的是这三年里实实在在的整合。 当320万居民拿到俄罗斯护照,孩子开始学俄语考俄式高考,养老金用卢布发放,煤矿和核电站为俄罗斯运转,军队把防线扎得像铁桶一样时,乌克兰割不割地已经没了实际意义。 就像邻居已经把你家的房间换了锁、改了格局、住了人,就算你手里还拿着旧房产证,也进不去那个门了。 这场冲突里,四州居民用脚投票的选择,比任何外交文件都更有分量,而俄罗斯显然已经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实际利益。
乌克兰割不割地,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无所谓了。眼下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权早已落
天天纪闻
2025-10-11 19:48: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