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宁愿把卖不掉的牛奶面包倒掉,也不给穷人喝,很多人骂资本家真坏,不过请问下,如果这些牛奶、面包是你家的?你会给穷人喝吗?我们可能误会了几十年,这几件事外人根本就不知道!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常听到人们说,资本家为了赚钱,宁愿把卖不掉的牛奶、面包倒掉,也不给穷人喝,简直冷血无情。 然后我们便开始指责这些富人,觉得他们坏透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牛奶、面包是你家的呢?你会不会同样选择倒掉,而不是送给穷人?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也许你会有新的理解。 你可能还记得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那是一段让无数家庭都陷入困境的日子,经济崩溃,失业率飙升,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 那时威斯康星州的奶农,每天把大量的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也许你看着这些新闻时,心里会觉得真是太残忍了,明明有那么多穷人,为什么不把这些牛奶送给他们呢?牛奶是人们需要的食物啊,为什么非得倒掉?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想想,如果你是这些奶农,面对牛奶无法售出的困境,你会怎么做? 当时的市场供应过剩,牛奶的价格从每加仑39美分跌到了25美分,可奶农的生产成本是30美分,卖一加仑牛奶就亏5美分。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怎么办?他们并不是不心疼那些饥饿的穷人,而是不敢免费给他们,因为一旦开始免费送,第二天就有人排队等着白拿。 你觉得那些人还会愿意花钱买牛奶吗?本来能卖25美分的牛奶,结果连10美分都没人愿意买,最后奶农连买饲料的钱都赚不回来,只能选择将剩余的牛奶倒掉,甚至杀掉一些奶牛来减少产量。 这样一来,牛奶价格反而上涨了,价格回到了每加仑87美分,结果呢?穷人不仅喝不到免费牛奶,连买牛奶的钱都没有了,这就是市场的冷酷现实。 当时的奶农没有选择,因为如果他们不保持价格体系,牛奶行业就会崩溃。 如果他们把牛奶免费送出去,就等于给整个行业打下了一个垃圾的标签,就像你走进一家面包店,拿了一个免费的面包,过了几天,店员突然告诉你,今天的面包得花5块钱买,你还会买吗? 估计你会觉得,这面包不值5块,为什么要花钱买?久而久之,面包店就得降价,价格从5块降到2块,但成本却得3块,卖一个亏一个。 为了降低亏损,店里可能就会往面包里放更多的面粉,少放黄油,结果你吃到的面包可能就越来越小,越来越难吃了,这就是免费背后的代价。 你可能会觉得,奶农和资本家真的太冷酷了,可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市场规则在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的这个资本主义市场里,赚钱优先,价格体系的稳定性比一时的慈善行为更加重要,市场价格就像是一个导航仪,一旦它失灵,整个市场就会撞墙。 这不仅仅是奶农的选择,背后更大的是整个资本市场的规则在作祟,也许你会觉得这些规则冷酷无情,但这也是资本家为了长期生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不是他们不愿意让穷人喝牛奶,而是他们知道,短期的好处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灾难。 再说为什么不简单地把牛奶送给穷人?其实,送东西并不是那么简单。 不是每个富人都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挥挥手,把东西送出去,要把牛奶从奶农那里运到需要的人手中,光是运输和包装的费用就不小,甚至可能比牛奶本身的成本还高。 如果你是奶农,你是不是就该自掏腰包,为这些穷人承担这些费用?更重要的是,如果牛奶没喝完,过期了怎么办?如果有人喝了坏了肚子,谁负责? 你能承担法律责任吗?万一被告了,赔偿费用可能天文数字,甚至还会摧毁你的声誉,要不倒掉牛奶,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不要简单地把“倒牛奶”看作是资本家冷血无情的表现,其实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市场博弈,是资本家在冷酷市场规则下做出的最不坏的选择。 看似不仁义,实际上却是为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也许我们可以批评资本主义的冷血,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背后的确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逻辑。 如果这些牛奶、面包真的是你家的,你会怎么选择呢?
资本家宁愿把卖不掉的牛奶面包倒掉,也不给穷人喝,很多人骂资本家真坏,不过请问下,
叁号知识局
2025-10-11 18:11:18
0
阅读:47
jhhxd
发霉的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