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过

轩叔观察 2025-10-09 10:26:23

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过去,当夫妻二人推门而入之时,眼前的一幕直接让他们泪如雨下![无辜笑] 1954年高玉清站在成都新津县县长刘致台家门口,手里攥着一张写工的纸条,她刚从温江老家逃出来,丈夫和两个孩子都没了,同乡们说她“克夫克子”,婆家赶她走,娘家也不敢收留。 她告诉女主人许曼云,自己只求一口饭吃,什么活都能干,许曼云看她总是躲在角落里吃饭,就拉着她上桌:“咱们一家人,没那些规矩。” 高玉清这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嫌弃她,她开始真心实意地照顾这个家,六个孩子从大到小排开,最小的才三岁,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生火做饭,给孩子们洗衣缝补,晚上哄他们睡觉讲故事。 1966年8月的一个深夜,刘致台和许曼云被通知要离开一段时间,他们把家里的200块钱塞给高玉清,让她赶紧走,别被连累,高玉清接过钱走了,第二天一早又回来了。 她推开门看见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地上哭,灶台是冷的,昨天的碗还堆在那儿,她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开始收拾屋子,刘致台夫妇匆忙赶回来交代后事,她只说了一句:“我看着他们长大,不会让他们受苦。” 七口人的开销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天天刚亮就去河边捞鱼虾,在荒地里挖野菜,回来洗干净给孩子们煮汤,鱼虾卖不掉的就晒干,冬天拿出来下面条。 1968年冬天粮食实在不够了,高玉清摸出母亲留给她的翡翠手镯,那是她唯一的念想,她拿到当铺,老板给了20块钱,她转身就去粮店买了大米和面粉。 六个孩子要上学,每学期的学费加起来得好几十块,她白天干完活,晚上就去废品站捡破烂,铁丝铜片攒一堆拿去卖,邻居劝她:“你一个保姆,犯得着这么拼命吗?”她说:“他们爹妈把孩子交给我,我得让孩子有出路。” 孩子们看在眼里,都懂事得早,老大刘健康14岁就开始帮着做饭,老二刘健美带着弟弟妹妹们做作业,老三刘健鸣每天放学先去菜场捡菜叶,他们开始管高玉清叫“高娘”,就像叫亲妈一样自然。 1976年12月刘致台和许曼云回来了,推开门的时候,他们愣住了,屋子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六个孩子站成一排,脸上干净,眼睛明亮。 许曼云第一眼看到的是高玉清的头发,全白了,她才57岁,腰弯得像八十岁的老人,手上全是裂口和老茧,刘致台拉着高玉清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孩子们陆续长大成家,都有了工作,1982年六个人凑了600块钱,给高玉清在自己家旁边租了个小院,轮流去给她做饭,高玉清不要,他们就说:“您养我们长大,我们养您到老,天经地义。” 2006年高玉清突发脑溢血,半边身子不能动了,三女儿刘健鸣直接把她接回家,每天早上6点起来给她擦洗身子,一口一口喂饭,按摩瘫痪的腿,邻居问起来,刘健鸣说:“这是我妈。” 许曼云晚年也病了,腿脚不灵便,六个孩子就轮着来,一家照顾一位老人一个月,两个老太太经常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高玉清拍拍许曼云的手:“这辈子遇见你们家,是我的福气。” 2012年高玉清走了,六个孩子全守在床边,她走得很安静,脸上带着笑,出殡那天,送她的队伍从巷子这头排到那头,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刘健鸣说高娘这辈子没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字,但她用每一天的行动教会了他们什么叫责任,1966年那个深夜,她有一百个理由可以离开,但她选择了留下来,用十年时间把六个孩子拉扯大,没让一个掉队。 这件事在新津县传了几十年,一个普通保姆,在最困难的十年里,靠着挖野菜、捡破烂、当手镯,硬是把别人家的六个孩子养大成人,她没说过一句豪言壮语,只是做了她认为该做的事。 网友们感动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高奶奶用十年青春守护了一个家,孩子们也用一生回报了她,看得我眼泪止不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情太珍贵了,保姆和主家都是善良的人,所以才成就了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57岁就满头白发,这十年她吃了多少苦啊!难以想象她是怎么靠捡破烂、缝衣服把六个孩子都拉扯大,还供他们上学的,太伟大了。”   “信任是相互的,正是刘致台夫妇先真心待她如家人,才有了高玉清后来的誓死守护。这是用真心换来的真心。”   “孩子们都懂得感恩,成才后第一件事就是孝敬高娘,这种家教和传承真好,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在发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种“一诺千金,托付一生”的情谊似乎越来越少见。您身边是否也有这样令人动容的、关于守护与感恩的真实故事? 官方信源:中国文明网

0 阅读:1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