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迫中国,参加对俄罗斯的围剿,一旦中国上当,等俄罗斯垮了,美国就可以举全西方之力对付中国了。 美国施压的手法两头堵,一边威胁中国跟俄罗斯走近就加码关税,一边让欧洲出面游说,关税那套说辞早就编好了,专门盯着中国的新能源和稀土这些能卡住全球产业链的领域,动不动就拿之前的关税清单说事,暗示再跟俄罗斯做能源生意,就把这些行业的税率往更高提。 要看清这一点,得先看看美国最近对中俄的动作有多 “针对性”。之前中美贸易战,美国还会拿 “贸易逆差” 说事儿,2018 年一开始加税,理由是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太大”,后来又卡芯片脖子,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说是 “维护国家安全”。 可从 2023 年开始,美国的重心明显变了,频繁派官员来华施压,核心就一个要求:中国必须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阵营,不能再跟俄罗斯做能源、粮食、军工方面的生意。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去年访华时,甚至直接提出 “只要中国减少对俄出口,美国可以考虑放宽部分芯片限制”,明摆着是拿贸易好处当诱饵,逼中国选边站,美国为啥这么急着拉中国围剿俄罗斯?看看西方对俄的围剿力度就知道了。 从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美国联合欧盟、日本等 30 多个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 13000 多项制裁,小到运动员不能参加国际比赛,大到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切断俄罗斯与 SWIFT 系统的部分连接,连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都要限价。 可即便这样,俄罗斯还是能撑住,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没加入制裁,继续跟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2024 年中俄贸易额达到 2400 亿美元。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占比分别提升到 18% 和 22%,还帮俄罗斯搭建了替代 SWIFT 的跨境支付系统,让俄罗斯能避开西方制裁继续做外贸。 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知道只要中国不松口,想彻底搞垮俄罗斯几乎不可能,所以才会把中美贸易战的焦点,从经济领域转向 “逼中国反俄”。 更关键的是,美国心里打着 “先俄后中” 的如意算盘。这些年美国一直把中国当成 “最大战略竞争对手”,但因为俄罗斯在军事、能源领域能牵制美国不少精力,美国没法集中全部力量对付中国。 有美国智库去年发布的报告直接说:“只有让俄罗斯失去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美国才能调动所有西方资源,在台海、南海、科技等领域全面压制中国。” 这话把美国的心思挑得明明白白,先联合中国搞垮俄罗斯,去掉这个 “绊脚石”,然后再用对付俄罗斯的那套办法,联合所有西方国家围堵中国。 到时候可能会逼欧盟停止跟中国的光伏、新能源合作,让日本、韩国减少对华半导体材料出口,甚至在台海问题上挑事,把对付俄罗斯的 “制裁套餐” 原封不动用在中国身上。 美国为了逼中国就范,还用上了 “胡萝卜加大棒” 的手段。一方面,它会拿中美贸易中的 “好处” 诱惑中国,比如承诺放宽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的进口限制,甚至暗示可以部分解除芯片出口管制。 另一方面,又威胁说 “如果中国继续帮俄罗斯,美国会对中国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发起更严厉制裁”,还联合盟友在南海、台海搞军事演习施压。 可中国一直没吃这一套,明确表示 “不选边站,坚持劝和促谈,维护正常的中俄贸易关系”,既没加入对俄制裁,也没跟美国在贸易战中妥协,让美国的计划落了空。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要是真上当加入对俄围剿,后果不堪设想。一旦俄罗斯因为失去中国支持而垮掉,美国就能把部署在欧洲的兵力、资源转移到亚太,在台海周边搞更多军事活动,甚至可能联合盟友在南海搞 “航行自由” 行动。 在经济上,美国会联合西方搞 “脱钩断链”,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像华为一样面临断供,出口企业也会因为失去西方市场而受重创。 更重要的是,中国要是违背 “不干涉他国内政” 的原则加入制裁,会失去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国际形象也会受损。这些后果,中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不管美国怎么施压,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不被美国的圈套套住。 现在美国还在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一会儿说要跟中国 “重启贸易谈判”,一会儿又威胁要加征新的关税,可核心诉求始终没变,还是想把中国拉进对俄围剿的阵营。 但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中美贸易问题可以谈,但前提是美国不能把贸易问题政治化,更不能逼中国做损害自身利益、违背国际原则的事。 这场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早就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而是美国想重塑全球格局、打压竞争对手的战略博弈,只要中国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不轻易上当,就能在这场博弈中掌握主动,美国要是继续在这条霸权的道路上执迷不悟,最终只会自食恶果,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
烟雨评社
2025-10-08 16:47:47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