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震耳欲聋》的时候,檀健次的表演让我脑海中瞬间冒出三个字,沉浸式,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角色不会留下鲜明的个人痕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演技的精确性。
如电梯争吵戏,对面部表情的控制力,一秒变脸,第二场法庭戏,眼神如风如刀,直入人心也剖开肌理,阴阳脸既是他人性的一体两面,也是社会的黑白写照,以身入局才能让发声被听到,节奏流畅,情绪复杂,但诠释的全方位,立体化。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说另一场戏,李淇跟马叔在公厕管理间见面,李淇从小到大都没感受到原生家庭的爱,父亲只会要钱,学校欺负他,社会轻视他,唯独马叔真心关爱他,为他集水浒卡,给他带好吃的,像亲人一般。
可当他到了32楼,却发现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保护不了,给马叔带不来想要的生活,李淇见到马叔的那一刻,挺起的腰板一下子弯了下去,听到马叔说自己只是为了多赚点钱,去好点的养老院,不想一个人走时,李淇心里五味杂陈,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
马叔为他端来热腾腾的泡面,李淇早已红了眼眶,用低头吃面来掩饰,顺带擦拭眼角的泪水,但抽泣声依然清晰可见,吃了几口,拿走武松卡,留下银行卡,转身那一刻,他的腰板又挺了起来,因为他要去做好汉,去替天行道,为马叔为大家也为自己。
这段戏是整部影片的戏眼,承上启下,檀健次的表演层层递进,入木三分,形成了一段完整的前后照应的三幕剧戏剧结构,交代(马叔被骗)、冲突(李淇要不要发声)、解决(去当武松),起承转合都有,令人动容。
就是这一段接一段的好,经得起扒的细节,让《震耳欲聋》上映至今一直都是上座率第一,檀健次严选,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