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一孙子中秋回老家看奶奶,奶奶拿出舍不得吃的“珍藏”月饼,孙子吃完腹泻后发

笔尖下说法 2025-10-07 21:01:00

河北廊坊一孙子中秋回老家看奶奶,奶奶拿出舍不得吃的“珍藏”月饼,孙子吃完腹泻后发现月饼是去年的;奶奶慌忙找药,结果药也已过期。孙子玩笑式吐槽“我到底是有多难杀”,却引发无数人共鸣。本文从事件细节切入,解析过期食品药品的法律风险,梳理网友的共情心声,探讨如何在守护老人爱意的同时,规避健康隐患。 一、又暖又慌的中秋:月饼过期、药也过期,孙子哭笑不得 中秋团圆本是开心事,可廊坊这位孙子的老家之行,却过得“又暖又惊魂”。 一进门,奶奶看见孙子就笑开了花,转身从家里的“藏货处”翻出一包月饼,满脸期待地递过来:“快吃,我特意给你留的!”孙子没多想,接过来就啃,一块下肚还觉得挺香。 可没等聊几句,肚子突然开始绞痛,接着就是一阵腹泻,疼得他直冒冷汗。“没吃别的啊,怎么会这样?”他这才想起那包月饼,拿起包装袋一看——生产日期是去年的,早过了保质期! 孙子哭笑不得地跟奶奶说月饼过期了,奶奶一听急了,赶紧说:“等着,我给你找止泻药!”不一会儿,奶奶攥着一瓶药跑回来,孙子这次学乖了,先看保质期,结果又傻了眼:这药也过期大半年了! 他忍不住开玩笑:“奶奶,我到底是有多难杀啊!”旁边的姐姐笑着打圆场:“咱奶这是疼你,好东西都舍不得吃,全给你留着了!”后来姐弟俩把奶奶家的药和零食都翻了一遍,把过期的全扔了,心里又感动又不是滋味——感动奶奶的惦记,又担心这习惯会出问题。 二、法律要划重点:过期食品药品,不是“心疼”就能随便用 可能有人觉得“老人一片好心,没必要上纲上线”,但从法律和健康角度看,过期食品药品真不是小事,这里面的风险必须拎清楚。 1. 过期食品:吃坏肚子,责任谁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就算是自家留着吃,一旦因食用过期食品导致人身损害,虽然老人主观是好心,但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引发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从法律层面讲,作为食品保管者的老人,其实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不过现实中,家人之间很少会追究责任,但健康风险是实实在在的。过期食品里的细菌、霉菌可能已经超标,像月饼这类高糖高脂的食物,过期后更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吃了轻则腹泻,重则可能损伤肝脏,可不是“加热一下就没事”那么简单。 2. 过期药品:比没药效更可怕的是“有毒” 《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过期药品属于劣药,禁止使用。很多人以为过期药只是“没效果”,其实不然——药品过期后,成分可能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比如阿司匹林过期后可能生成水杨酸,刺激肠胃黏膜;抗生素过期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 如果因为服用过期药造成健康损害,就算是家人之间,也可能涉及民事赔偿。更重要的是,过期药不能随便扔,属于有害垃圾,随意丢弃可能污染环境,正确做法是送到药店的“过期药品回收点”。 3. 子女别当“甩手掌柜”:有法律义务帮老人规避风险 从法律上讲,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里的“扶助”不仅是给钱,还包括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保障其健康安全。帮老人清理过期食品药品,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履行赡养义务的一部分。如果明知老人有留存过期物品的习惯却不管,万一出了健康问题,子女也可能因“未尽到照料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三、网友集体破防:“不是月饼过期,是我来晚了” 这事儿一传开,评论区全是感同身受的网友,满屏都是“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共鸣。 1. “我家老人也这样,藏的东西能当‘文物’” 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家的同款老人:“我奶奶把我去年春节带的坚果,藏到今年中秋,打开都潮得发黏了,她还说‘没坏,能吃’!”“我妈更绝,孩子的奶粉过期半年了,还说‘扔了可惜,冲稀点给孩子喝’,我赶紧全扔了,跟她吵了一架又心疼。” 2. 戳心:“过期的是东西,没过期的是爱” “网友那句‘不是月饼过期了,是你来晚了’,直接把我看哭了!”这是评论区出现最多的话。有网友说:“老人不是舍不得扔,是舍不得你啊!总想着‘等孩子回来吃’,一等就忘了时间。” 3. 理性声音:感动归感动,健康不能赌 也有网友冷静提醒:“别光顾着感动,得帮老人改习惯!”“我现在每个月都给我妈视频,让她把冰箱里的东西翻给我看,过期的直接让她扔,下次回来再补新的。” 结论:别让“舍不得”变成“来不及”,你会怎么做? 奶奶的月饼和药过期了,但那份“把最好的留给你”的心意,永远新鲜。可感动之余,我们更该想:如何让这份爱,不变成健康隐患? 其实老人要的不是多贵的东西,而是“我随时能见到你”的安心。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老人也会留东西等你吗?你是怎么帮他们处理过期物品的?评论区聊聊你的办法,让更多人知道怎么守护这份“过期的爱”吧!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