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现在外蒙古最不能接受的,那就是看着内蒙古的日子比他们好!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动不动的就有群众搞游行,总是嫌这不好那不好的,要么认为外蒙古经济拉垮,要么觉得环境严重污染 蒙古国和内蒙古的差距这几年真的太让人关注了,一个是靠矿难撑起经济的邻国,另一个是覆盖草原和工业的自治区,两边的百姓过的日子就是不一样。 最明显的还是经济上的分水岭。蒙古国这边矿产出口为主,铜矿、煤矿是核心,但经济结构非常单一,只要国际价格一跌,收入马上拉。 前些年还得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一把,说救急不救穷确实不是长久之计,有钱的时候还能支撑点福利,一遇上危机,老百姓就得勒紧裤腰带。 反看内蒙古,虽然早先也是搞煤搞资源,后边人家就转型搞新能源基地,做电池和高新科技,还要推进绿色产业,现在谈产业升级,已经不只是挖煤卖羊了。 像鄂尔多斯这样一个地级市,人均GDP可以顶上蒙古国全国指标,就连牧区都用上了高科技,保险灾害补偿也能到位,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 说到环境,乌兰巴托可以说是破坏环境的典型案例,烧煤取暖带来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过分方木导致沙漠化,每年都会来沙尘暴。出门都得捂着口鼻,还谈什么健康生活。 而呼和浩特等内蒙古的城市,早早开始修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植树造林,环境明显好了很多 而环境上的改变,也是发展方向带来的结果,一边高污染还停留在旧模式,另一边已经在对生态修复下功夫。 牧区的生活改善也是两地差异的缩影。蒙古国每逢雪灾,牧民就只能认天命,牧场受损严重恢复慢,收入随天气变。 而内蒙古牧民不仅有电子设备可以精准定位,万一遇到灾害,还有保险兜底,不至于血本无归。这些都是两国政策选择和发展思路不同导致的结果。 再往深了说,地理和政策也限制了蒙古国的发展,它是个夹在中俄之间、人口少市场小的内陆国 它却不好好抱两个大国的大腿,去搞什么“第三邻国”政策,运气不行的时候与邻国关系紧张,对经济影响特别大。 他们的对外贸易离不开中国的轨道,口岸一封,蒙古国市场就慌了。 而内蒙古靠着中国整个大市场,产业链配套齐全,铁路公路直接连接全国甚至向外出口,运输方式种多,效率高,经济自然不是蒙古国可以比的 现在看,两边的选择和换道让现实差距越来越大,这不光是GDP数字的事,而是发展路径的对比,一个守着矿资源不敢跳出圈子,一个拉长产业链升级生态模式。 环境污染和贫困率,也正是旧思路留下的难题,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的不只是口袋没钱的问题,还有空气和生活质量的落差。
10月4日发布,男子一家三口去内蒙古旅行,意外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土豆,竟
【44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