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张闻天从此离开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张闻天这人,出生在19

小史论过去 2025-10-06 20:13:23

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张闻天从此离开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张闻天这人,出生在1900年的上海浦东邓三村,一个普通农家。家里穷,但父母让他念书,从小就接触四书五经。1915年进江苏渔业学校,学了两年,转去南京河海工程学校。那时候五四运动闹得正欢,他跟着学生上街,高举标语,喊口号。1920年去日本留学,七个月后回国,1921年进北京俄文专修馆,专攻俄语。1922年自费去美国伯克利分校,读社会科学,次年回国,在中孚银行当编辑,翻译稿子。1924年到重庆二女师教英语,宣传革命思想,被军阀赶走。1925年5月正式入党,10月去苏联中山大学深造,学马克思主义。1930年春回国,当上中宣部部长,管宣传工作。1931年进临时中央政治局,领导城市工作。这些年头,他一步步从书生变成革命骨干,积累了不少理论功底。 长征那会儿,张闻天是关键人物。红军出发时,本来要分散领导,但他和毛泽东商量,坚持一起走。遵义会议上,他第一个作报告,逻辑清楚,系统批左倾军事路线,否定博古李德的错误。会后,他接替博古负总责,主持中央工作,到1938年。长征路上,他支持毛泽东主张,翻雪山过草地,讨论战略。抗日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推动生产自救,开荒种地。解放战争,任东北局书记,指挥土改和接管城市。新中国成立,他先去苏联当大使,1954年起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处理国际事务。这些经历,让他从理论家变成实干家,党内地位稳固。 说起庐山会议,得从1959年头说起。那年3月,张闻天去两广视察,看到劳动力紧缺,小高炉没点火,粮食副食短缺,问题一大堆。7月2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开,本意纠左倾错误,统一思想。张闻天带了厚厚调研笔记去。会议头几天,分组谈经济,他认真听,记要点。7月14日,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点出大跃进高指标、浮夸风等问题,信在会场传开。张闻天读完,觉得信说中实情。7月21日下午,他在华东组发言,足足三个小时,从理论上支持彭德怀,谈了13个问题:大跃进成绩有,但缺点多,脱离实际,损害群众利益。他举两广例子,批共产风和瞎指挥,强调要实事求是。这些话,本该是纠偏的好机会。 可风向转得快。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回击,说这是右倾进攻,信和发言是纲领。会议气氛变了,大家一边倒批判。黄克诚、周小舟也支持过彭,但很快被牵连。张闻天被划进彭黄张周反党集团,撤销一切职务,从政治局委员降为普通党员,调离北京。从此,他彻底退出政治中心,再没参与决策。这次会议,本来总结经验,却因一封信和一次发言,酿成大波澜。张闻天那番直言,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绝唱。 会议后,张闻天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用化名张普。日子变了样,每天去菜市场、工厂转,聊民情,记笔记。走访摊主,问菜价;进车间,看机器,问产量。这些调研,让他写出不少社情报告。身体也不行了,高血压、心悸、尿毒症轮番上,视力剩0.2,得用放大镜看字。尽管这样,他没闲着,晚上伏案写理论文章,谈经济政策、党内民主,攒下近百万字手稿。1969年移到广东肇庆,继续写,内容涉政治、经济、外交。1972年,他给中央写信,提意见。这些手稿,后来成宝贵财富。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在江苏无锡医院去世,80岁。临终口述遗嘱,把冻结存款和补发工资全上交党费。刘英守着,帮记。葬礼简单,她在花圈上写“献给老张同志”。那几年,刘英四处奔走,递材料,争取平反。1978年,中央开始拨乱反正,她材料帮了大忙。1979年8月25日,人民大会堂开追悼会,宣布恢复名誉。党旗盖棺,仪式庄重。刘英把浩瀚手稿整理,交给老战友王震保管。1979年,《肇庆文稿》出版,收经济理论文章。1982年,他诞辰90周年,《张闻天文集》出世,展示思想深度。这些书,让后人看到他博学和远见。

0 阅读:2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