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架苏-35现在该怎么处理,成了个难题,我们空军手上的这批苏-35战斗机,差不多是十年前买的,当时花了不少钱,想让它们承担远程巡逻和制空作战的重要任务。 苏-35当年可是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空中霸王”,咱们早早买下24架就是为了应付那时候的空白,南海需要巡逻,台海需要威慑,当时歼-20还在试飞歼-16刚起步,只有俄制现货能顶上,这买卖实属权宜之计,可时间不饶人,从2015年到2025年仅仅十年,风光无限的苏-35就成了尴尬的负担。 俄乌冲突一开,它的短板暴露得彻彻底底,纸面上数据亮眼,可真上战场被乌克兰防空一轮拦击,噼里啪啦就往下掉,雷达不抗干扰,电子战环境堪比睁眼瞎,整个飞机成了靶子,更别提维护,117S发动机吹得神乎其神,可寿命短、修起来费钱费时,伺候它比伺候个祖宗还累,埃及人测了几次就摇头,干脆取消订单,中东各国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而相比之下咱们的国产铁鸟却扶摇直上,歼-20隐身突防,敢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踹开对手防线,歼-16多用途打击,航电先进载弹量足,一架就能顶半个空军基地,歼-10C轻巧灵活,配合无人大队织起一张层次分明的火力网。 短短几年本土机型的整体实力早已把苏-35甩在后头,苏-35的地位从“镇场王牌”掉成了“可有可无”。 当初引进它既是填空档也是学本事,117S发动机的矢量推力让咱们窥探了未来方向,雪豹雷达虽老旧,却成为对比标杆逼着国产向更高水平进发,换句话说,没有这趟“缴学费”咱们也不会这么快独立成才。 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处理这24架苏-35?归根到底就是三条路,卖出去轻装上阵,砸钱升级给它续命,或者转去练兵科研榨干最后的价值。 卖掉能减轻负担,把钱投到歼-35这种更有未来的机型上,升级呢能补齐点短板,但得耗资巨大,还不一定划算,训练和科研虽然稳妥,可24架都送去当“陪练”也太奢侈。 苏-35的的辉煌属于昨天,它的短板属于现实,而属于明天的,是已经腾飞的歼-20、歼-16和歼-35,所以别嫌弃它也别留恋它,苏-35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接下来的规则书写者已经换成了国产铁翼。
24架苏-35现在该怎么处理,成了个难题,我们空军手上的这批苏-35战斗机,差不
明明很懂行
2025-10-04 10:13:42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