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10月1号这一天,简直就像一场战争连续剧的中场剧情,两边几乎同时放出消息,都说自己赢了。可问题是,一个能砸桌子说“我赢定了”的证据,谁也没拿出来。 俄罗斯国防部首先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发布了战报。他们宣称俄军已经控制了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维尔博沃耶居民点,还说部队在苏梅、哈尔科夫、扎波罗热、赫尔松这四个方向同时展开推进。这消息听着特别提气,乍一听还以为俄军要发动大举反攻了。 但熟悉战局的人都清楚,维尔博沃耶这地方早就是双方拉锯的老战场了,前两年就来来回回换过好几次控制权,根本算不上什么战略要地。俄军现在又把这个小居民点的控制权拿出来说事儿,明显是想借着这点进展给国内民众鼓鼓劲儿,同时也想对外展示俄军的进攻势头。 更何况,俄军只说了 “推进”,却没提在这四个方向具体推进了多少公里,也没拿出占领新阵地的实景照片,这些细节的缺失让这份战报少了些说服力。 俄罗斯国防部在战报里还补充说,他们用 “伊斯坎德尔 - M” 导弹系统打击了切尔尼戈夫以东的乌克兰无人机发射地,摧毁了 20 辆载有 100 架无人机的卡车。 这个数据看着挺实在,但乌克兰方面压根没回应这事儿,到底打没打中、毁没摧毁,也没个第三方来作证,所以还是没法当成 “赢了” 的铁证。 俄罗斯这边的消息刚传开,乌克兰方面紧接着就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当天也发布了战报,他们说过去 24 小时里,前线地区总共发生了 155 次战斗,这个数字比平时高出不少。 乌军还宣称在多个方向上成功击退了俄军的进攻,而且防空部队当天就击落或压制了 44 架俄罗斯无人机。 可仔细琢磨乌克兰的战报,就能发现它同样有点 “虚”。乌军只说了 “击退进攻”,却没说清楚具体在哪些区域击退了俄军,也没公布俄军的人员伤亡或装备损失数据。 要知道,衡量战场胜负总得有实在的依据,比如摧毁了多少坦克、俘虏了多少士兵,可这些关键信息乌军一个都没提。155 次战斗的数字看着吓人,但这恰恰说明前线打得特别胶着,双方都在反复争夺,根本不是哪一方能轻松占优的局面。 其实双方这么做,背后都有自己的算盘。从整个战局来看,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早就指出,俄乌冲突目前已经陷入了僵局,双方都很难在 2025 年显著改变战争格局。 俄罗斯经济靠着国防支出还在增长,可他们也需要用 “战场进展” 来稳定国内士气;乌克兰则严重依赖外国援助,自 2022 年以来已经接受了超过 2350 亿美元的支持,但最近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争论,国会也迟迟没有新的动作。 所以乌克兰必须不断展示 “抵抗成果”,才能让西方盟友相信援助没有白费,从而继续获得资金和武器支持。 更关键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 月的报告已经明确提到,乌克兰经济的逆风正在加剧,前景特别不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宣称胜利” 不光是打给对手看的,更是打给本国民众和外援国看的。毕竟要是让大家觉得战争看不到头、自己一方占了下风,不管是国内民心还是外部援助,都可能出问题。 说到底,10 月 1 号这场 “双胜利” 的戏码,更像是一场宣传战。双方都在拿有限的战场动作做文章,放大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却都回避了那些能真正证明胜负的核心证据。 真要论实际战局,从苏梅到赫尔松的漫长战线还是老样子,没有哪一方能拿出 “一锤定音” 的突破。 这种局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现在的俄乌冲突早就不是单靠一次战斗就能定输赢的了,它拼的是双方的后勤补给、工业生产,更拼的是外部援助的持续性。 俄罗斯想靠小据点的控制权展示进攻姿态,乌克兰想靠战斗次数证明抵抗力度,可这些都改变不了僵持的本质。 大家觉得这场 “双胜利” 的说法里,哪一方的水分更多?你认为接下来的战局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普京梅德韦杰夫都沉默了!俄军这波操作直接给乌军整懵了!打了1300多天,俄
【93评论】【2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