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11日,日军攻陷岳阳,这个消息让蒋介石大为震惊,蒋介石认为岳阳失

历史剖析堂 2025-10-02 19:58:59

1938年11月11日,日军攻陷岳阳,这个消息让蒋介石大为震惊,蒋介石认为岳阳失守,那么长沙也很难守住,于是12日上午,蒋介石命侍从室给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打电话,传达蒋介石口谕,命令张治中对长沙进行焦土抗战。 并且电话打完之后,蒋介石的侍从室又给张治中发了明文电报,称如长沙失守,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蒋介石所谓的焦土抗战就是让主持湖南军政大权的张治中立即焚毁长沙城,不把一点物资留给日本人,张治中接到这个命令后只能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商议。 酆悌曾是蒋介石的心腹,酆悌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一直追随蒋介石,曾是蒋介石在军队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帮助蒋介石创立军统前身复兴社,与戴笠、曾扩情、康泽等人被誉为蒋介石身边的十三太保。 但酆悌为人比较重感情,早在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当时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的周恩来被国军第26军第1师第7团士兵抓获。 当时第7团团长为黄埔军校四期生鲍靖中,是十分崇敬和尊重周恩来的黄埔学生,鲍靖中得知周恩来被自己手下士兵抓捕后,当即决定义无反顾救出老师周恩来。 后来鲍靖中让周恩来换上自己手下士兵的军服,想暗中把周恩来营救出去。而酆悌则是想劝周恩来写下脱离中共声明,他想以此保全周恩来。 当酆悌去见周恩来时,正好赶上鲍靖中带着化装成士兵的周恩来想离开,其实酆悌当时已经认出了鲍靖中身边的士兵是周恩来伪装,他大概明白了鲍靖中相想救周恩来的意思,他出于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最终装糊涂没有揭发鲍靖中营救周恩来,这才使得周恩来平安脱险。 除了义救周恩来之外,酆悌还与最初是国民党员后来转为中共地下党员华克之交情匪浅,曾多次出手营救华克之。 1935年华克之本来是想组织杀手刺杀蒋介石,但由于蒋介石当天未露面,因此华克之改为刺杀当时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这件事发生后,虽然与酆悌无关,但蒋介石知道酆悌与华克之交情匪浅,由此对他日渐冷淡。 酆悌本来在黄埔军校学生中算是十分有才能的一位,但由于他生性乖张且独行自负,与国民党内部高层关系处的都很不好,再加上他曾救过周恩来和华克之,这就使得他在失去蒋介石信任后,在国民党高层内部无人替他说话,甚至都联合起来孤立和排挤他。就这样本来是蒋介石的心腹酆悌在1938年时就被调离了中央,改任少将长沙警备司令。 当张治中向酆悌传达蒋介石命令时,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酆悌很是犹豫,但酆悌还是在当天下午向张治中递交了焚城预备大纲。 当时的国军内部对日军已经是畏敌如虎,国军内部大多人都认定日军占领岳阳后会立即向长沙进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13日凌晨,酆悌带着省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开始实行焦土抗战。 但在实行过程中由于国民党内部指挥混乱和操作失误,导致没有及时疏散居民,最终致使无辜平民被烧死2万余人。 而千年古城长沙也陷入一片火海,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烧毁房屋5.6万座,数十万长沙市民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可是到最后岳阳的日军也没有计划向长沙进攻,这就使得蒋介石搞得这一出焦土抗战没有陷日军于困境,反而把自己整得焦头烂额。 长沙大火后引起了全国舆论谴责,造成了极大的民愤和抗议,蒋介石为了找替罪羊,当即就下令抓捕了酆悌、文重孚、徐昆三人。 被捕后酆悌也比较讲究,他没有把责任推到向他传达命令的张治中身上,也没有说这是蒋介石下达的务必完成的命令,而是只称自己指挥失误,愧对湖南父老乡亲。 最初军事法庭知道这是蒋介石下的命令,为了替蒋介石遮掩,只判了酆悌十年有期徒刑,文重孚和徐昆的刑期更少。 但蒋介石为了缓和舆论矛盾也为了推卸责任,坚决不认可这份判决,直接给时任74军军长俞济时下令,就地将酆悌、文重孚、徐昆三人当众处决平息民愤。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历史剖析堂

历史剖析堂

剖析历史,呈现真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