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依靠南匈奴建国,南匈奴刘宣甚至被称为刘渊的卧龙。但刘宣死后,刘渊立刻剔除其影响。 刘渊在304年称汉王,南匈奴部落是他建国的基础。政权确立三公九卿制,但史学家认为这并非皇权独裁下的三公九卿,而是以三公之名,行部落贵族合议之实。接受皇权至上教育的刘渊很明显不能接受臣下的掣肘。而部落贵族的代表就是刘宣。虽然历史上一度将刘宣当做刘渊的萧何、卧龙,但仍不能掩盖二人的矛盾。 刘渊本是西晋忠臣,在刘宣等人裹挟下最终走向了反晋道路。304年刘渊封刘宣为丞相。刘宣和刘渊出身类似,也是南匈奴贵族,也接受儒学汉化,也曾被并州刺史推荐赴洛阳朝见。正因刘宣代表南匈奴一系,其教育、仕宦经历又与刘渊相侔,故而刘宣是汉国政治决策、政治运行中的重要人物。刘渊称大单于、汉王,确立不与鲜卑、乌丸为敌、全力向南发展的战略,均出自刘宣的谋划,《晋书》载“军国内外靡不专之”。这就威胁了刘渊的权威,为了制衡刘宣,三公中的御史大夫,刘渊就委派老师崔游担任。九卿中的官员则多为刘渊同门、或同乡,目的就是分割南匈奴贵族权利。可见刘渊起兵之初政体实际是刘渊王权和刘宣相权的二元体制。 308年,丞相刘宣的权势已经达到顶峰,受封“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领丞相、右贤王”。所幸同年刘宣去世,没有爆发内战。他死后,刘渊马上调整权力构造,剥夺了匈奴贵族的掌兵权,将统兵权划归给儿子刘和、刘聪、刘曜。刘和担任大司马、自己的岳父呼延翼担任大司空。这种人事任命表明刘渊已经摆脱了南匈奴贵族掣肘。 总的来看,刘渊对以刘宣为代表的南匈奴贵族可谓又爱又恨,他被刘宣等贵族裹挟起事,又受制于他们。随着刘宣之死,南匈奴贵族也迎来衰落,这也标志着刘渊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参考文献 李磊:《刘渊的顾命大臣与河瑞、嘉平之际汉国的皇权重构》,《学术月刊》,2021年09期。
1379年,丞相汪广洋被赐死,有司抄家发现:汪府姬妾陈氏身份可疑。朱元璋大怒:彻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