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也没有卫星,怎么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其实很简单! 公元前260年,长平

星黛驴本驴儿 2025-09-26 14:13:52

古代打仗也没有卫星,怎么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其实很简单! 公元前 260年,长平山下的赵军大营里,侦察兵慌慌张张跑回来,手里的麻布都湿透了:“将军!秦军的灶台一眼望不到头,数着有两千多座,最少得有二十万人!” 廉颇却一点不慌,蹲下来用木棍扒开秦军没来得及收拾的灶膛,用指尖捻了点灰:“这灰才两指厚,柴火没烧透就被泼灭了,这是故意摆的空灶,真正能打的,撑死五万!” 古代打仗算敌军人数,从来不是傻傻的数人头,而是看那些“藏不住的小细节”。就说灶台吧,看着是做饭用的,其实能看出兵力多少。 战国时规矩很明确,十个人共用一个灶台,但光数灶台数量还不够,得看灶里的门道:作战的士兵用耐烧的硬木头,烧出来的灰少还结块;运粮的辅兵用软草烧,灰多还松散。廉颇就是靠这点,没上秦军的当。 除了灶台,营地上的 “小坑” 也藏着人数秘密。西汉卫青打匈奴时,侦察兵回来不说具体人数,只说:“匈奴营里的帐篷钉孔,每三步一个,连了三里地。” 卫青一听就笑了:“匈奴的帐篷得打六个钉子才稳当。三里地是一千五百步,每三步一个钉孔,就是五百个钉孔,对应五百顶帐篷。每顶住十个人,顶多五千人。” 原来古代扎帐篷有讲究,骑兵帐篷小,钉孔密;步兵帐篷大,钉孔疏,看钉孔的密度和数量,再对照帐篷规格,兵力一算就准。 更厉害的是 “听声音” 辨人数。南宋岳飞在郾城抗金时,夜里趴在地上听金兵大营的动静,回来跟部下说:“金兵的号子声隔五里能听见,却只有三种调子,就是小股骑兵,顶多三千人。” 这可不是瞎猜。古代军队行军、吃饭、扎营都有固定号子:主力部队人多,号子分 “队号”“营号”“军号”,能有七八种调子,声音浑厚得传十里;小队伍人少,号子简单,调子少还尖细。 鼓声也能辨人数,主力用牛皮大鼓,声音沉得能震地面;小队伍用羊皮小鼓,声音脆却传不远,老将军听声就能判断对方人多人少。 最藏不住的是“马粪和草料”。蒙古骑兵侦查时,会蹲在敌军马粪堆前看半天:新鲜马粪里有草渣,就是刚扎营的作战部队;马粪干硬还掺谷壳,就是运粮的辅兵。 再看旁边的草料堆:战马吃晒干的粮草,每匹一天要吃两捆;驮马吃稻草,每匹一天一捆。 还有细作的 “笨办法”,混进敌营数 “衣裳”。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派细作伪装成缝补匠进敌人大营,回来报告:“一天补了三百件沾血的铠甲,五十件破棉衣。” 戚继光一算就明白:铠甲是作战倭寇穿的,三百件就是三百个作战兵;棉衣是伙夫、挑夫穿的,五十件就是五十个辅兵,加起来三百五十人,刚好是一股倭寇的规模。 原来古代军队里,作战兵穿铠甲、辅兵穿布衣,细作不用问人数,看缝补的衣物种类和数量,就能摸准底细。 其实古人没卫星,却把生活里的小细节变成了侦查工具。灶台的灰、地上的钉孔、耳边的号子、马粪的干湿、缝补的衣裳,这些敌人想瞒也瞒不住的小事,拼在一起就是兵力的真相。 打仗靠的不是眼睛看,是心里算,敌人能骗你看灶的数量,却骗不了你灶里灰的厚度。这不是笨办法,是古人藏在生活里的智慧。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古代怎么计算兵马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40160

评论列表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112
2025-09-26 19:50

然后键盘侠们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觉得自己穿越过去就是无双名将,运筹帷幄,实际真穿越过去行军扎营都搞不定

用户12xxx95 回复 09-27 20:58
底层人

脚下的路 回复 09-27 18:26
我倒是很清楚,我穿越过去三国选5个人我就打算选曹操和曹操喜欢的4个女人,然后让曹操当主公给我一个县令玩玩就行。并且有回来选项百分百远回来

鞭长莫急

鞭长莫急

35
2025-09-26 22:28

一战二战时的军舰在深海大洋里可以不迷路,尤其航母舰载机飞出去几百公里还能准确的返航找到母舰,这才是技术。

用户10xxx44 回复 09-27 09:14
这不是中国古代航海六分仪牵星术这类技术

用户10xxx77 回复 09-27 01:37
不是声音清不清晰,有个简单的技术叫做作无线电测向,以前的无线电爱好者每年都会举行比赛,利用锐定向天线可以找到信源的方向。

汉末长歌

汉末长歌

18
2025-09-27 01:33

这是要蠢到什么地步,才会说出这些话?长平之战,秦赵双方构筑了,包括长城、堡垒、地道在内300多平方公里的筑垒地域,不考虑武器水平,就说军事建筑设计,远超一战欧洲,谁进攻,谁送死。

不知晦朔 无意春秋

不知晦朔 无意春秋

12
2025-09-26 20:33

曹 我一直以为是敌人排队报数时偷听的。反正几千人跟几万人给我看一天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哇哦 回复 09-27 19:13
你抓一把豆子,练多的人都知道有多少数量,然后评估这一筐有多少个,然后多少框。或者知道一筐多少个或多少斤,然后多少框总共多少斤。或者这筐的密度大概多少斤,有多少这样的密度再评估下。别人都是目测经验累积起来的

用户10xxx84

用户10xxx84

9
2025-09-26 20:47

古代人工艺,技术传男不传女,长辈传下的多是口口相使,说穿就易,不说穿靠自己想很难的打战和治国也是一个理

风语

风语

5
2025-09-27 00:57

有非常多的方法。好必地主出56789。我们就可以判断,地主手里没有,四和十两个单牌!军队也是一样的。人多了就不好控制,必须有班长,班长多了必须排长,所以我看对面有几个师长,就大概能估多少人了。那怎么判断对面有几个师呢,看军旗。为了控制士兵,明确号令,军旗是必须得。看对面量多少旗帜,大概心里也就有数了。还有粮草,车辙,水源,帐篷,灶台,等等都是可以论证。如果从各个方面都判断大概五万人,就没错了。如果一个方面判断五万,另一个方面判断十万。那就需要再探,搞清楚再说

孔方兄

孔方兄

5
2025-09-27 01:56

如果上面招数反过来呢?兵不厌诈→增兵减灶,减灶增兵。。。套路也太多了吧

必须甜的 回复 09-27 05:53
明面都20万人灶了,还怎么减灶增兵。要是只有2万人的灶,有可能。

零下拾叁度 回复 09-27 12:18
别人来侦查,不一定就光数灶台,扎营的痕迹,马蹄、脚印、吃喝拉撒的痕迹,每一种都有可能泄露你的部队数量。

默认名

默认名

4
2025-09-27 13:37

真穿越回去你就是人型生化武器,古人根本没有现代病毒的抵抗力,你打个喷嚏对古人来说说不定就是一场世纪大瘟疫,你随地吐口痰,就是灾厄之源,水井里拉一泡屎全城得拉死一半。

非鹅不或

非鹅不或

3
2025-09-27 04:57

所以君子六艺必须学数学

瞎逛

瞎逛

3
2025-09-27 18:56

刚开始网文穿越回去只是为了弥补遗憾,到后来认真想想穿越回去好像啥事也干不成,于是开始带了系统

用户10xxx00

用户10xxx00

3
2025-09-27 06:52

你给我算算,三国演义里的曲阿小将叫什么

sdfreedom

sdfreedom

3
2025-09-27 18:53

增兵减灶还是很牛的

老白开

老白开

2
2025-09-27 06:36

张嘴就来,你对300平方公里没什么概念

一只爱哈酒的猫

一只爱哈酒的猫

2
2025-09-27 04:57

五百个钉孔不用除6吗?

甜小豆

甜小豆

2
2025-09-27 20:48

好厉害,长见识了。

无悔青春

无悔青春

2
2025-09-27 07:22

老祖宗是很聪明的[点赞]

用户15xxx90

用户15xxx90

2
2025-09-27 20:14

一个灶煮十个人吃的,哈哈哈

小可

小可

2
2025-09-26 23:41

怎么打仗是约到近代人数越少?以前动不动双方就几十万人互殴,到了明清就变成几万人互殴了。

孔方兄 回复 09-27 10:13
乾坤时期,承平日久,人口已近1亿,所以这个老头忧心忡忡→那个时候,这么多人,吃饭是个大问题(幸好当时已有蕃著传入);解放战中两军总兵力应该800~1000W左右,别忙了当时口号为“四WW同胞”,这个兵民比例较合理。那么穿越至2千多年前,那时什么样的生产水平?能养得起多少兵员?(大多还自赢粮买马强征入行伍中的)战国策、史记中动辄犒赏百、千斤黄金,这不是夸大吗?所以那时争战兵员夸大成份较靠谱,一来可以描述交战中的壮阔激烈,二来增加可读性吧。文学中如果没有诸多修辞手法,则寡淡无味[害羞]

十三月十七日 回复 09-27 18:04
人类历史上参战人数最多的十次战役,都发生在上个世纪。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1
2025-09-27 09:31

不然以为人人都可领兵打仗呢!

土星

土星

2025-09-27 06:12

古代没飞机,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还有既然知道怎么画地图,却又发现不了地面是圆的而不是平的

猜你喜欢

星黛驴本驴儿

星黛驴本驴儿

星黛驴本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