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

依秋聊趣 2025-10-01 10:51:01

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那他如今的“战场”在哪? 就说他离开外交部的第一步,就踩在了刀刃上,耶鲁法学博士毕业后,直接扎进华尔街律所,第二天被派去香港处理跨国法律纠纷,那些年西方用“规则”当武器打压他国企业的套路,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那些靠专利壁垒卡中企脖子、用证券条款设并购陷阱的伎俩,全被他记在了心里,这可比在外交部隔着谈判桌看的真切多了。 没待多久他就转去了摩根士丹利,成了亚洲区的核心角色,还掺和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组建。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企业想在国际市场融资难如登天,西方资本拿着所谓的“合规标准”层层刁难,他却凭着在华尔街摸透的规矩,帮企业把债券、股票顺利发出去,相当于拿着对方的钥匙开了对方的门,这操作可比单纯的外交辞令实在多了。 后来香港证监会找上门请他做中国事务顾问,协调两地监管合作,那些年西方想借香港金融市场给内地企业使绊子,都被他提前看穿挡了回去。 2004年,他跳进了中海油当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这地儿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战场”。 2005年中海油要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西方媒体立刻炒起“国家安全”的冷饭,美国国会还抛出各种法律条款阻挠,他直接带着团队把所有质疑的点都拆解成法律条文逐一回应,虽然最后没成,但业内都清楚,能把这场收购战打到让西方动用政治力量才拦住,已经是把西方规则玩明白了。 更绝的是2012年,他盯着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看了阵子,居然揪出二十四家外国银行操纵利率的猫腻,直接写报告建议中国行使管辖权调查,这一下就戳中了西方金融体系的软肋——要知道,以前都是他们拿着规则查别人,哪见过被反查的。 离开企业后,他去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当副主任,还兼着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这下,“战场”直接搬到了国际舆论和法理辩论的第一线。 2025年马尼拉的中菲关系论坛上,菲律宾拿着“实际控制”当幌子喊着黄岩岛主权,他上去没讲半句大道理,直接甩出三份西方自己签的条约:1898年《美西条约》写着菲律宾西界到东经118度,1900年《华盛顿条约》重申了这条线,《英美条约》更是在国际上把这事儿钉死了,而黄岩岛、仁爱礁全在这条线西边。 他还翻出菲律宾1990年前的官方地图,上面明明白白画着这条边界,当场问菲律宾认不认,对方直接哑了火——总不能一边喊着要守国际规则,一边把自己国家存在的法理基础给否了吧。 这还不算完,他常年在央视、BBC、CNN这些中外媒体上露面,2015年一年就接受了近500次采访,相当于平均每天都要跟西方舆论掰一次手腕。 2016年南海仲裁案闹得凶,他连着提交好几份建议,把仲裁里的法律漏洞扒得底朝天,连有关部门都夸他看得准;2025年在阿拉伯卫星电视的节目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扯着中美关系发难,他直接回怼“想用核武器炸中国,就会被核武器消灭”,一句话让对方语塞,这股狠劲哪来的?全是在华尔街、跨国企业里跟西方规则硬碰硬练出来的! 他还在国防大学当客座教授,给学生讲怎么用西方听得懂的法律语言维护主权,又带着100亿的中新高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帮那些容易被西方卡脖子的科技企业找资金、避风险。沙特阿美这种世界500强请他当顾问,香港上市公司请他当董事,说白了都是看中他能在西方规则里为企业铺路。 从华尔街看透套路,到金融圈帮中企破局,再到国际论坛用法理反击,最后还培养能接棒的人,他这“战场”可比当年在外交部宽泛多了,以前是坐在谈判室里讲规矩,现在是拿着规矩在别人的地盘上跟人过招,而且招招都戳在对方的软肋上。 西方总以为规则是他们的专属武器,没料到被一个离开外交部的参赞玩得更溜,这可比当个大使在镜头前发言管用多了。

0 阅读:0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