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

小张的社会 2025-09-30 10:48:05

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宣布对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反向操作,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而不得入。   全球医药圈最近被两场关税政策搅得波澜四起,一边是美国竖起的高墙,一边是中国敞开的大门,截然不同的选择里藏着完全不一样的市场逻辑。 9 月 25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抛出重磅消息,从 10 月 1 日起,美国要对所有进口的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 100% 的关税,唯一的豁免条件是这些药企得在美国建工厂。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保护了,更像是用关税当筹码,逼着跨国药企把生产线搬到美国本土,这种把贸易政策当成产业干预工具的做法,让全球药企都犯了难。   要知道,美国市场向来依赖海外供应,光仿制药的原料药就有 80% 靠进口,突然加这么高的税,最后成本很可能转嫁到美国患者身上,医保费用上涨几乎是必然的事儿。   受冲击最大的要数印度药企,毕竟他们 30% 的药品出口都销往美国,不少企业近四成的收入都来自这个市场。   虽然美国这次没把仿制药算进加税名单里,但品牌药的高额关税还是让印度药企股价跟着下跌,原本的出口优势一下被削弱了不少。   就在印度药企发愁出路的时候,中国这边的政策调整给他们指了条新道 —— 把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 30% 直接降到了 0%。   这个调整可不是随便做的决定。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本身就在全球药品创新版图里占据重要位置,2025 年上半年创新药出海的交易总额都飙到了 455 亿美元,未来在国际药市的分量只会更重。   零关税落地后,印度药企不用再承担高额的进口成本,自然更愿意把药品投向这个稳定增长的市场。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进口药品的选择变多了,价格也可能更亲民,这种双赢的结果正是政策设计的巧妙之处。   反观美国的关税政策,其实已经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他们想靠关税逼制造业回流,却忘了医药产业链的复杂性 —— 建药厂不是搭积木,从动工到投产得花好几年,关键原材料还高度依赖海外供应,短期内根本没法实现自给自足。   欧洲药企已经开始焦虑,罗氏、诺华这些巨头只能赶着宣布在美国扩产来换豁免,而那些没能力建厂的企业,要么承受亏损,要么就得涨药价,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刚和欧盟达成 15% 的药品关税协议,转头就把关税提到 100%,这种政策反复也让外界对美国市场的稳定性打了问号。 中国的零关税政策,看似和美国的操作方向相反,本质上却是基于自身市场需求的理性选择。不搞强制捆绑,不设额外条件,只用开放的姿态对接全球资源,这种做法反而赢得了更多药企的信任。   毕竟全球贸易的核心从来不是对抗,而是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赢方式,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全球医药供应链正在经历重构,美国的关税墙逼着企业重新选边站,而中国的开放门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这样的市场选择背后,藏着的是不同的发展理念,也影响着未来全球产业的布局方向。   你觉得中国的零关税政策会给全球医药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美国的关税壁垒真能实现制造业回流的目标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