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唯一不和我国建交的国家,首都离我国仅45公里,这是咋回事呢?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有这么一个神秘国度,不丹,它的首都廷布离中国边境只有45公里,开车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可偏偏就是这“一脚油门的距离”,却让它成了亚洲唯一没和中国建交的国家。 说起来挺有意思,不丹这个国家,面积比海南还小,人口还没中国一个县城多,却在地缘政治的夹缝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你打开地图就能看到,不丹被中国和印度一北一南夹在中间,按理说,离得这么近,怎么也该是熟络的邻居,可现实却是,两国至今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 这就要从一段历史说起了,1949年,不丹和印度签了个《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里面白纸黑字写着,不丹的外交政策要接受印度的“指导”,这个词用得挺有意思,“指导”不是“控制”,但分量也不轻。 如果把印度比作大象,那不丹就是依偎在大象身边的小鹿,这种关系既亲密又微妙。 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提供了大量援助,还是其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017年发生过这么一档子事,在中不边境的洞朗地区发生对峙,结果出面和中国对峙的居然是印度军队,你看,就连边境事务,印度都要替不丹出头。 不过话说回来,不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这个小国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它虽然和印度关系特殊,但也在小心翼翼地拓展自己的国际空间,现在不丹已经和50多个国家建交了,还在联合国里有自己的声音。 已故的不丹前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说过一句特别形象的话,“不丹是个小国,我们得像走在两头大象之间的青蛙一样,小心谨慎,” 这话说得特别在理,你看不丹在国内推行“国民幸福总值”,不就是想在发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吗?既不完全照搬印度那套,也不盲目学习中国,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最近这些年,不丹国内也在慢慢变化,随着转向君主立宪制,关于外交政策的讨论也多了起来,有些学者就开始公开议论,是不是该考虑和中国建立正式关系了?这对不丹的长远利益说不定是件好事。 虽然没建交,但中不两国可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从1984年开始,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就一直在进行,前前后后谈了20多轮,2012年还取得了突破,双方就边界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这种谈判就像不丹人热爱的传统箭术比赛,不追求速度,但要的是精准,有分析认为,只要边界问题解决了,建交的最大障碍也就消除了。 现在的国际局势每天都在变,不丹的选择可能也在变,印度的影响力还在,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确实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丹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和父辈可能不太一样,这种民意的变化,说不定哪天就会影响到不丹的外交决策。 说实话,研究不丹这件事让我挺有感触的,我们平时总爱盯着大国博弈看,却常常忽略了像不丹这样的小国家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不丹选择暂不和中国建交,表面上看着是受印度影响,但往深里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基于现实考虑的聪明做法?作为一个小国,把部分外交事务“外包”给可信赖的大邻居,既能省下宝贵的发展资源,又能保障国家安全,这账算得挺精明。 不过时代在变,不丹面临的挑战也在变,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隔绝与北边邻居的联系显然不太现实。 而且不丹提出的“国民幸福总值”理念很有意思,国家成功的标准不该只是GDP或者军事实力,更应该是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也许在外交上,不丹也在寻找类似的“中间道路”,既不完全倒向谁,又能从各方获得发展需要的东西。 我觉着,中不未来能不能建交,主要看三件事,中印关系怎么走、不丹国内政治怎么变,还有边界谈判能不能达成最终协议,说实话,两国建交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做个好邻居对大家都有好处。 不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关系中,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可以是两码事,45公里虽近,但要走完这段路,需要的是时间、智慧和耐心,在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脚下,这个神秘的小王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它的未来。
亚洲唯一不和我国建交的国家,首都离我国仅45公里,这是咋回事呢? 在喜马拉雅
物规硬核
2025-09-30 03:46:17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