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出了个大新闻!中国在新疆哈密弄成了个大事,全球最大的浮空风电机升空发电了!这东西看着像个大飞艇,实则是飘在天上的发电站,厉害得很! 9月25日在新疆哈密正式升空发电,连外国媒体都看傻了。 这事儿要是放在昨天说,可能还有人笑,说中国又搞噱头,但现在,人家“飞艇”真就在天上飘着发电,而且是可以拉出电缆直接往地面送电的那种。 这种事,你说美国人敢信吗?欧洲人敢信吗?可它偏偏就是真的。 这不是玩概念,更不是搞科幻。这台名叫S1500型的浮空风电机,是北京临一云川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这帮老牌技术大户一起搞出来的。 60米长、40米宽、40米高,体积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在1500米高空里稳得像个挂钟,靠着12组发电机,整整1兆瓦的功率,能顶一座小型风电塔。 最绝的不是它能发电,而是它解决的问题。风电行业谁都知道,地面风电受限太多,要地、要塔、要电网,还得挑地方。 而这玩意儿?不用地、不建塔,一根缆绳连着地面电站,说升空就升空,说转场就转场,戈壁、荒岛、矿区、灾区,哪儿缺电往哪儿飞。 别说,它飞得还不低。今年9月19号到21号这三天,它在哈密的淖毛湖戈壁试飞,白天飞,晚上飞,还专门找了强风天气测试,结果稳得一比。 到了9月25号,正式升空发电,宣布成功。路透社第一时间发稿,说这可能会“重塑全球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 南华早报也忍不住夸:中国用飞艇,把风电的物理边界打穿了。 你说牛不牛? 可这事要是放在三年前,谁都不信。那时候,全世界搞浮空风电的项目加起来不超过十个,欧美、日本都试过,最后不是风太大炸了气囊,就是电缆输电不稳。 中国倒好,先是2024年搞出S500,升空500米,发电50千瓦,直接把美国那台“最高纪录”甩出好几条街。 转年初,又升到1000米,发电100千瓦。到了这回,直接破三项世界纪录:最大体积、最大升空高度、最大发电功率。 这不是搞科研,这是在改写能源版图。 要知道,在1500米的高空,风速是地面三倍,风能密度提升了27倍。别人还在地面抢风口,中国已经飞上天了。 而且这台S1500的智能姿态控制系统,能在17级台风里保持3°以内的倾斜精度,简直就是空中舞者。 更狠的是它的经济账。传统风电塔,一个塔筒就得用上百吨钢材,建个风电场动辄几千吨钢材下去。 这个浮空系统连塔筒都省了,直接节省40%的材料成本,度电成本降到不到0.2元,比常规风电还便宜30%。 要知道,现在全球能源价格飞涨,欧洲人烧不起天然气,美国人搞通胀削减法案都快削疯了,中国这时候甩出个天上风电厂,简直就是把新能源的底牌亮出来了。 这还只是开始。官方计划,明年就要批量生产交付用户,到了后年,还要继续优化,把度电成本压到0.1元以下。 这什么概念?这不是技术领先,这是价格屠杀,是新能源领域的“光刻机时刻”。 而最让人玩味的是,这次干成这事的地方,叫新疆哈密。 新疆风能资源全国第一,占比高达66%。曾经被说是“能源大后方”,现在直接变成了新能源革命的前线阵地。 别以为这只是发点绿电那么简单。这背后还有更大的盘子。哈密是“一带一路”的枢纽位置,是西部陆上能源通道的交汇点。 浮空风电一旦成规模,不仅能补中国电网的短板,还能跨境出口,直接往中亚、南亚送电。 你说这是不是地缘博弈的新武器? 而且这玩意儿不止能发电,它还能搭载通信、雷达、安防设备。 一旦部署在边境、无人区、灾区,就是空中巡逻兵、应急战士、救灾神器。 联合国气候报告都说了,这种“分布式、灵活、清洁”的技术,才是未来能源的方向。 这次成功,不只是中国在搞新能源,而是中国在定义新能源。别人还在苦苦找突破口,中国已经在天上写规则。 从“跟跑”到“领跑”,再到“制定标准”,这是中国过去十年科技路线最狠的一次转身。 至于欧美是啥反应?说白了,他们没想到。美国还在为高空风能制定技术规范,欧洲还在开会讨论风电税收补贴,中国已经风车飞天了。 而且这个风车,不止能飞,还能赚钱,更关键的是,全链条自主,别人想抄都抄不来。 你说,泽连斯基做梦都想不到会有“天上掉钱”的欧盟,那现在呢?全球新能源巨头做梦都想不到,天上还真能掉出个中国造的风电厂来。
俄媒关注:中国测试了用于高空风能收集的巨型飞艇发电站!新疆哈密淖毛湖基地成为S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