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夜黑如电荒,中国为何不送电? 如果你看过朝鲜的夜景卫星图,会发现一个惊人对比——首都平壤像一枚发光的纽扣,而其他地区几乎完全融入黑暗。 这种“黑”不是浪漫的夜色,而是电力系统瘫痪的真实写照。与中国丹东隔江相望的朝鲜新义州,夜晚的沉寂与中国岸边的璀璨灯火形成残酷对比。这引出一个直击心灵的问题:为什么电力富裕的中国,不帮一把黑暗中的邻居? 朝鲜的缺电程度超乎想象。农村地区每天供电不超过4小时,工厂每周开工3天都是常态。他们的电网老化到什么程度?输电损耗高达30%,意味着发电厂每发10度电,就有3度浪费在线路上。 这个国家不是没有发电能力,但水电站依赖降雨,火电厂缺煤少油,核电站早已停摆。就像一个水桶破满了洞,再怎么努力注水都无济于事。 反观中国,2023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超12亿千瓦,每年仅风力发电就够几个朝鲜使用。技术上看,从吉林拉条电线到平壤,比“西电东送”工程简单得多。 朝鲜对国家安全的敏感超乎常人想象。在他们看来,接入中国电网等于把命脉交到别人手中。这种担忧植根于历史记忆与国际现实。 “电力依赖可能成为战略软肋。”这个念头让朝鲜寝食难安。他们宁愿点蜡烛,也不愿承担可能受制于人的风险。这种安全焦虑,让朝鲜把电力问题上升到了主权存续的高度。 按联合国的规矩,谁想跟朝鲜搞能源合作,比如给它送电,那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任何大规模电力输送都可能被视为破坏制裁。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在国际规则框架内行事。这不像中越电力合作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对朝鲜送电每一步都可能引发国际争议。中国没必要为送电而卷入地缘政治漩涡。 就算前两把锁打开,朝鲜自身的接收系统也问题重重。他们的电网就像个重症病人,突然输入大量电力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更现实的是支付问题。朝鲜外汇储备捉襟见肘,拿什么付电费?用矿产抵债?这又可能触碰制裁红线。没有稳定的支付保障,任何商业合作都难以为继。 将资源优先投向军事领域,必然挤占民生投入;与国际社会对抗,必然遭遇经济封锁;维持封闭体系,必然导致技术落后。电力困局只是这些选择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不送电”不是冷漠,而是对复杂地缘政治的清醒认知。在规则与道义、利益与风险之间,中国必须找到平衡点。 这道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黑暗界线”,短期内难以消除。它提醒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邻里互助,而是战略选择与历史进程的复杂交织。 当我们在明亮的房间里刷着手机时,不妨思考:黑暗有时不是因为缺少光源,而是因为通往光明的路被太多因素阻塞。解开这些阻塞,需要的不只是电线,更是智慧与时间。
邻国夜黑如电荒,中国为何不送电? 如果你看过朝鲜的夜景卫星图,会发现一个惊人
周律鸣法
2025-09-29 16:48:2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