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害怕下台被清算的李在明,亲手绝了韩总统的“心腹大患” 韩国的“青瓦台魔咒”又一次走进聚光灯下。 每一任总统,几乎都难逃卸任后清算的宿命。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谁是下一个倒霉蛋时,李在明带着174:1的碾压票数悄无声息地给了韩国政坛一记重拳,亲手拆散了检察厅这个搅局多年的“暗影力量”。这一幕,既像是自保,更像是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韩国政坛的风云,往往在国会投票时最能看出门道。 这次《政府组织法》修正案投票,国民力量党直接选择了退场,剩下的就是执政党和盟友的表演赛,174:1的票数像极了一场没有悬念的篮球赛。 其实在野党早就算好了账,既然拦不住,还不如用退席来表明态度,免得日后被贴上改革“帮凶”的标签。《东亚日报》分析得很透彻,这种退场战术既能给自己留个面子,也不会让对手完全得分。 李在明则趁着执政党的席位优势,硬是把改革推进到底,没有给对手任何反扑的机会。这种速度,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刀斩乱麻”,拖下去只会让分歧更大,局面更乱。 《新华社》也提到,这次改革虽然顺利拿下高票,但韩国政坛的分裂和极化却进一步加深,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波涛汹涌。 说起韩国检察厅的“神话”,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78年历史,横跨殖民时期遗韵,继承了独立侦查和起诉的双重特权,还能对警察指手画脚,权力几乎不受约束。 背后藏着的,不止是法律的威严,更是政治的刀光剑影。历届总统下台,几乎都被检察厅“送别”。卢武铉自杀、朴槿惠被查、李明博坐牢,背后都有检察的身影。 尹锡悦更是靠查前总统一路逆袭成检察总长,最后问鼎总统宝座。有人说检察厅是“总统克星”,也有人直言他们是韩国的“造王者”。 《朝鲜日报》有一组数据,近20年11个前总统,7个被查,权力的腐败和清算成了韩国政治的常态。这种局面,换到哪个国家都难以想象。 历史上类似的检察权滥用,在拉美、东南亚国家也曾出现,结果都是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社会撕裂加深。 回到李在明身上,他的选择多少带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选举前,检方对他连番指控,地产案、公款案轮番上阵,搞得他寝食难安。 对韩国总统来说,卸任就是清算的开始,谁都不想步前任的后尘。文在寅当年想慢慢来,用渐进式改革给检察厅“去火”,结果被曹国事件一闹,改革半途而废。 李在明吸取了教训,直接“一刀切”,把检察权从根上分家,设立公诉厅和重大犯罪调查厅,让权力互相制衡,不再让某一个机构独大。 《华尔街日报》有专家分析,说这种分权设计虽然能减少权力滥用的风险,但新机构能不能行得通,还得看实操效果。 毕竟,体制改革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真正能不能防止大案烂尾、权力走偏,还得靠制度细化和监督到位。 当然,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可能没有争议。反对派说李在明是为自己“量身定做”新体制,检察厅一怒之下集体辞职,现场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支持者则认为韩国早就该打破权力恶性循环,检察厅的“超级权力”让总统成了案板上的鱼,只有彻底分权才有希望。 其实,韩国社会对于检察厅的看法早已分裂,既怕他们不查案,也怕他们查得太狠,权力的天平一直在摇摆。 这种矛盾,放到国际社会并不罕见,比如意大利扫黑时期,检察权一度膨胀,最后也免不了政治博弈和制度调整。 韩国这次改革,不只是一次机构重组,更像是一场权力的再分配。它既关乎李在明个人的命运,也决定着韩国能不能跳出“总统悲剧循环”的怪圈。 新体制的成败还有待观察,毕竟改革的阵痛期才刚开始。未来一年里,公诉厅、重大犯罪调查厅如何协调,警察系统能否承受新压力,都是现实摆在面前的考题。 韩国社会对于制度重构的耐心有限,民众希望看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而不是权力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李在明这步棋,到底是新序幕还是旧故事的终章,答案还藏在时间里。但可以肯定的是,韩国政坛的风暴,远远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78年历史检察厅将落幕,韩国的“青瓦台魔咒”会就此终结吗? 2025-09-28 18:15·澎湃新闻
李在明手段果然狠辣,174:1压倒性优势通过,韩国检察厅轰然倒塌 78年
【1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