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战,必须攻击美国本土,否则美国只胜不败。攻击美国本土的好处是,必定会把美国从霸主地位上拖下来,从此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 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整套严密的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有三大支柱:美元、美军和科技。 华尔街左右全球资金流动,美元能收割远在千里之外的财富;五角大楼掌控着遍布全球的军事存在,随时都能将战火烧到别国领土;硅谷和其他科研重镇则不断产出尖端技术,并转化为新武器与经济优势。 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互相支撑,最终都汇聚到美国本土,使它在每场国际博弈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但也正因如此,美国的霸权机器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也存在唯一致命的弱点:它从未真正体验过战争在本土落地的冲击。 如果想打破这种局面,仅仅削弱海外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树枝被砍掉还能重新长出来,只有根部遭到损伤,整棵树才会动摇。 这个“根部”就是美国的本土。只要美国始终生活在绝对的安稳之中,它就会继续依靠这种循环体系压制他国。 美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本土一旦受创,所承受的震荡将远比其他国家要大。历史早已证明,美国民众在战争中并不像外表那样强硬。 越南战争持续到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爆发,最终迫使政府妥协;中东的战事拖了二十年,本土依旧无感,但如果真有威胁出现在纽约或华盛顿,情况完全不同。 与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不惜代价坚持到底不同,美国社会更依赖稳定和享受,一旦失去安全感,政治决心会迅速动摇。 华尔街如果陷入瘫痪,全球资本会用脚投票,美元赖以维持的信誉必然受损;硅谷和科研重镇一旦停摆,美国自豪的技术优势也会戛然而止。 而失去了“保护伞”,盟友们也会开始摇摆,北约、日韩这些依附关系将不再稳固,整个联盟体系或许会土崩瓦解。对于美国来说,这比战场失利更加致命。 纵观历史,直接触及对手核心的战略往往决定一场大战的走向。二战时期,德国的工业中心持续遭到轰炸,最终无法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而日本本土遭遇空袭和原子打击后也很快投降。 冷战中,美苏能够维持长久的对峙,正是因为双方都知道,一旦开火,本土必然遭受沉重打击。那种极端威慑反而塑造了一种危险中的平衡。 今天的美国仍然占据着不对称的优势,因为这个“本土安全神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打破。它凭借这一点可以不断消耗他国,吸收资源,却不用担心自身根基受到冲击。 如果要结束这种不平衡,就必须让它也感受到切肤之痛。只有当本土失去了绝对安全,美国才会被迫认真考虑和平与合作,否则它永远会用战争当做生意,用别人的牺牲确保自己安然无恙。 美国霸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让自己的家园始终远离战火,而让别人来承受代价。要打破这种格局,就不能停留在战场的边缘。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