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感觉被扒光了

董承评文学 2025-09-28 15:40:44
· 我读过的作家里,恐怖到让人绝望的,首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一眼看到你骨子里,一笔写到你的肠子里。再给我两百年,也写不到这个份上。 我曾用过一比喻,说陀翁写人,尤其是写男人,是拍核磁共振,每一个弯弯绕都不放过,读得人毛骨悚然,感觉被扒光了,一览无余。 陀翁写过很多女人,魅力无穷,而又难以常理度之,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格露莘卡,前一秒是天使,后一秒魔鬼,转换无碍,而且天使的方面和魔鬼的方面,都是放大了的,是人的plus版本。 她们足够典型,却也有失真感。 写女性角色是陀翁的软肋吗? 陀翁会拿出《涅朵奇卡》扔我面前:“你太小看我了!” 《涅朵奇卡》有个副标题:“一个女人的一生。”写女性,而且是第一人称叙事,在陀翁的书里,太难得了。此书绝版了半个世纪,此番出版,对我这种陀翁爱好者来说,有看到出土文物的欣喜。 叙事者涅朵奇卡,父亲早亡,母爱缺失被继父pua,是典型的讨好性人格;不久,母亲和继父也相继逝世,她寄人篱下,竟然得以发展个性,慢慢走出了敏感脆弱,而成为一个坚韧、高尚的女人…… 坚韧、旺盛、情绪饱满的涅朵奇卡,劳碌、悲伤的生母,养尊处优、公主一般高贵却对涅朵奇卡怀着奇怪的嫉妒的卡佳,被丈夫pua、软弱而又有奇怪情史的米哈伊诺芙娜,这四个女性,有小孩,有妇女,有卑微的,有高贵的,陀翁刻画其行为,揣摩其心理,丝丝入扣,也让人毛骨悚然。 陀翁还有个可怕处,是营造环境,让人物直面冲突,越剧烈越好。 涅朵奇卡在一本书里发现了一封信,是情人写给米哈伊诺芙娜的,却被米哈伊诺芙娜的丈夫误以为是写给涅朵奇卡的。围绕这个冲突,三个人你来我往,情绪张力拉满,读来颇让人喘不过气——而读完之后,却发现让你喘不过气的不是事件本身(多大点事啊),而是陀翁对情绪对人心的精妙把握。 清楚人心的每一个褶皱,才敢于让人应付各种针尖对麦芒的场面:反应再极端、爆裂,陀翁都能处理——只有他能处理。 极端紧张情况,头脑一片空白,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多少电影都有这种场面。陀翁能把这片空白里细若游丝的念头找出来,一根根扯给我们看。 真是怪物。 附带一提,《涅朵奇卡》开头部分,写涅朵奇卡继父——一个耽于幻想、有点才华但不多的小提琴师——的挣扎、沉沦与幻灭,让人叹服,单拿出来,也是高山仰止的中篇小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