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了乱了全都乱了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把不少家庭逼得犯了难 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209万人,同比增21万。有工厂招操作工,400个应聘者里混着硕士、本科——学历越高,越不敢挑活。另一边针对外国人才的“K签”成了话题,有人嘀咕:“没本事的外国人要来抢饭碗?” 先把“K签”的底说清楚——文中的K签更像中国2017年推出的R字人才签证,专门给“高精尖缺”外国人才用。申请要闯五关:① 得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国家急需领域;② 硕士以上学历或5年行业经验;③ 有专利、论文等成果证明;④ 国内企业发邀请函担保;⑤ 过公安部背景调查。2023年全国才发1.2万份R签,62%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些缺人行业。再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儿:不是岗位少,是“匹配错了”——企业要能拧螺丝、编代码的“动手派”,大学生学的是理论,想坐办公室,两边碰不到一块儿。比如2024年人工智能缺50万人,可很多计算机毕业生只会写作业,不会做项目,根本进不去 为什么大家会怕K签抢饭碗? ① 就业压力太大——1200万毕业生挤岗位,看到“外来者”自然紧张;② 不了解政策——以为K签是“随便给”,其实筛选比考大学还严;③ 怕钻空子——万一有人伪造学历混进来,坏了政策名声 其实K签和大学生就业,根本不是“抢饭碗”的关系。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缺的是懂电池研发的海外专家,这些岗位大学生想做也做不了——得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懂国际标准。而大学生的问题是“技能跟不上”:机械专业毕业生不会用数控车床,英语专业不会做外贸谈判。与其盯着外国人,不如盯自己的技能——2024年数控操作工缺120万,护理岗位缺80万,这些岗位愿意学就不愁找 “我们这这个月招聘56个人好像,应聘的有小400个人,还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关键我们招的是操作工啊!真见鬼了!” 这评论戳中最疼的地方——不是大学生没本事,是学的东西和企业要的,差了十万八千里。企业要“来了就能干”,大学生要“坐办公室”,能不撞墙吗 要我说,焦虑K签不如焦虑“自己的本事”。外国人能进来,是因为有我们没有的技能;大学生要想不被“抢”,就得变成“不可替代”的人——学编程、考数控证、做外贸都行。政策那边把K签筛选再严点,加个实操考核,真人才进来,假的连门都摸不着。这样两边都好,何乐而不为 这事你怎么看?是该防着外国人,还是先把自己的技能练扎实
乱了乱了全都乱了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把不少家庭逼得犯了难 2025届高校
秋夜寒星
2025-09-28 13:18:49
0
阅读:2